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的信息,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近年来,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媒体应对竞争的不二法门.全国各地方台也通过对广播新闻本土化的探索,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广播新闻本土化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拟结合福建省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实际,探析地方台广播新闻本土化的内涵、特点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离不开各种典型·但是,客观事物中的典型,并不都等于新闻典型。所有的新闻典型,也并不都能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有一个正确选择新闻典型的问题。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一、典型的新闻性与导向性新闻典型的新闻性,主要是指这类典型能向受众提供较丰富的新闻信息量和较高的新闻价值,因而能够引起大多数受众的关注,在受众中能产生较强的广泛的影响。应当说,新闻典型所提供的信息越新鲜、越丰富,越能受到受众广泛注意,就越具有新闻性。新闻典型的导向性,是指这类…  相似文献   

4.
谢礼 《新闻前哨》2007,(6):31-31
我们常说要强化新闻的接近性,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跳出单一的新闻概念来理解受众对新闻的这种内在要求,从哲学角度来解析,其实质就是提高并彰显新闻的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指在社会交流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往获得的信息对于整个印象和态度会产生较强作用的现象。新闻的近因效应越明显,越是接近受众,就越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新闻的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作为度量信息品质重要指标的信息量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加大新闻信息量正成为新闻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考核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受众的知识层次不断提升,对于传媒提供的信息选择余地越  相似文献   

6.
纪实新闻,通常也称特稿或大特写,是近三四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介于新闻与文学、报纸与杂志之间,融新闻、故事、传奇为一体,是离广大受众很近,并对受众能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一种新闻传媒工具。纪实新闻这株新闻百花园中的新秀,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断地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那么,纪实新闻独特的魅力是怎  相似文献   

7.
丁竹 《新闻窗》2007,(5):75-76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往往喜欢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新闻宣传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就要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倾向。贴近性的另一含义是新闻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即贴近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喜、怒、哀、乐。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贴近性”的现实意义所谓“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来说,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现实的新闻理论中,还经常谈到“接近性”一词。但是“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新闻的内容而言。即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越近越重要。譬如,不久前结束的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对淄博人来说,新闻价值就比其它地方的人大一些。淄博人很关注,其它地方的受众也许会一览  相似文献   

9.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新  相似文献   

10.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有些读者说,每天的报纸一到,总是先看市报。我问他们这是何因?他们说,因为市报和我们很接近,讲的大多是我们的身边事,心里话,所以我们对她挺有感情。也有些读者却说:“市报没有多大看头”,认为她老是打官腔,说官话,做官样文章。这两种看法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人民群众对市报新闻接近性的高要求。新闻接近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的是新闻与受众在地域上、思想上和利益上的接近。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受众越近,大家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报道越是与受众呼吸相通,休戚相关,越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家越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因其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和较强贴近性,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媒体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采写刊播社会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争夺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主要运作手段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新闻中常有一些诸如车祸、火灾、坠楼、溺水、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新的焦点开始备受媒体的关注.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上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新闻的情感价值、娱乐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民生新闻新的看点.而这样的新闻文体也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就更需要具备亲和力,与观众交流,从中体现对受众的人文关怀与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汪杨 《新闻通讯》2013,(3):57-58
电视民生新闻深受观众喜爱。与传统的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化视角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就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生活的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人们"关心的事、身边的事、麻烦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意识、有情怀去关注民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就会做出受众喜爱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我国普及程度的提高,互联网作为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显重要。由于互联网采用图、、声、影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世界上各种活动、新闻、信息、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广大网络受众面前,只要将计算机与身边的网络相联,瞬间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获得自己需要的新闻与信息。互联网上内容的丰富、新闻的快捷和交流的便捷,深得现代大学生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7.
典型宣传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宣传 中,我们《稻花香里》栏目对农村优 秀基层党组织和农村优秀党员有选择 地进行了重点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 传效果。我认为在“三个代表”宣传 中,典型的选择很重要,主要应注意 以下四个特性及它们的辩证统一。 一、典型的新闻性与导向性 新闻典型的新闻性,主要指典型 能向受众提供较丰富的新闻信息量和 较高的新闻价值,进而能够引起大多 数受众的关注,在受众中能产生较强 的影响。新闻典型的导向性,是指典 型能围绕社会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建设的目标,创…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的世纪,地市报要求得自身更大的发展,必须正视所处的地域环境,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有必要做一番审慎的“察人”“识己”的思考,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地缘、地利优势,求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地域优势的重新认识在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中,接近性是一个重要方面。接近性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地理上与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事实,新闻价值越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群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有着比较集中的兴趣和关注,比如北京的百…  相似文献   

19.
刘毅 《新闻窗》2009,(3):65-66
自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民生新闻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的基本定义和标准,它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日常生活,对准身边人、身边事,弘扬人间的真善美,鞭挞社会的假恶丑。百姓疾苦、民众困扰,这些在过去的新闻节目中难得一见的民生话题登上了电视荧屏,在这其中,它对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议程设置是指媒体“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要引起受众对该报道产生兴趣,必须突出信息对受众的效用,即要使受众与所报道的新闻具有关联度。这种关联度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两方面,内容上要从人的本能需要到个人经验到生存利益达到关联,形式上关联度则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性,吸引受众关注。作为“权威性”的舆论引导媒体,人民网抓住最近连战“破冰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重大活动,结合网络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关联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