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时,往往会产生如下印象:即无论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组成,还是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与社会的结合程度,乃至于与外国同行的交往方式,均呈现出相当严重的封闭性。一定意义上“,封闭性”正暴露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症结所在。本文希望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进行剖析,将各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问题化”,进而讨论可能的思考方向和可行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封闭性”.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协调,影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传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封闭性,提出“开放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建立开放的招生体制、组建开放的培养主体、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打破封闭 革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但是,大学传统的、固有的封闭型培养模式导致的往往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个性。目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组成及与科研机构的关系,与社会的结合程度,与外国同行的交往方式,均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创建富有弹性的、开放的培养机制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校内培养方式应革新在课程设置上,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本科阶段课程存在脱节和重复现象,一方面,研究生部分基础课程在与本科生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不连续性,没有体现两者之间在知识…  相似文献   

4.
浅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有关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机制、模式、观念明显具有强制性、分隔性和固定化的特点,存在相当严重的封闭性.本文通过对这种封闭现象的剖析,探讨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可行性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常规的"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探讨了师生科研团队新模式,该模式特点为研究生自管理,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该模式的实践说明了其可行性,取得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教育部提出"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举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发展的20多年里,在规模、体系、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呈现出"应用性"的缺失,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生产的应用性的特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需要在观念、培养过程、校内外的联系等方面实现转变,顺应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常规的“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探讨了师生科研团队新模式,该模式特点为研究生自管理,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该模式的实践说明了其可行性,取得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暴露出了众多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以"产—学—研"联合模式培养研究生,是切实提高我国农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针对我国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立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某些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每况愈下,甚至出现了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的现象,文章从生源、模式、授课和导师四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提高对研究生的思想重视程度、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搭建新型研究生创新平台、与国际接轨打造全能型新人才是解决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校农科类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的现象,依托"作物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从完善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我校农科类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农科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能激发研究生对"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