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教学的难点,也是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分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总数);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部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在上述定义中应着重理解四点:  相似文献   

2.
“1”的重量     
张齐华 《四川教育》2009,(11):29-29
何为“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拿到教材后,首先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有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经历的教师对此应该并不陌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但这样的答案显然无法满足自己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探求。  相似文献   

3.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听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积累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给“分数”下定义: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样数叫分数?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下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似文献   

5.
[分数的产生]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前,先简单举例说明分数是为适应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分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在学习第五册时,已经了解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们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会读、写分数,故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先通过课本中的组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教师作以下板书: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学会找错单位"1"?并不是学生缺乏找单位"1"的技巧,而是我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出现了问题. 1.用所谓的"技巧来确定单位"1,忽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些老师这样训练学生:先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句子中的"比、是、占"籽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实际上,从分数意义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图示的方法,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含有"分率"的子,不难找出是把"谁"平均分成若干份,出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分数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学生也经常碰到分数、使用分数,但总体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抽象概括的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效果较好. 1.理解本质——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哪个量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哪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红花是黄花朵数的5/7,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7份,红花的朵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所以,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 2.挖掘补充——在补充扩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9.
缘起…… 以前教学了“分数的意义”一课后,当让学生说出任意一个分数的意义时,比如“3/5”,学生一般都会流利地说出——3/5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据此,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且因其流利可知学生对此掌握得较好。笔者以为不然,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表明这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浙教版新思维《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思考】许多教师试图从分数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假分数,发现学生对假分数的含义难以理解。即使知道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但还是心存疑虑:怎么可能分子比分母大?因为前期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是这样表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它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部分是不可能超过整体的,只能小于或等于整体。所以想从分数意义的角度突破这一教学难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一、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沟通联系打好基础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练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2份呢?3份呢?一堆煤平均分成1份,这样的3份,是这堆煤的几分之几?6个苹果平均分盛3份,这样的2份是多少个苹果?是这6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反过来,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条线段的3/8,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取这样的几份?一班学生,男生占3/8,是把这班学生人数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講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必须通过图解进行直观教学,弄清分母和分子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懂得分数的计算单位。例如要能严格的区别5尺的3/5是把5尺分做5份,其中3份就是3尺,而3/5尺,是把一尺分做5份,其中的3份只是6寸。学生首先对分数有了这样比较明确的基本概念,才能为分数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在进行分数教学时,必须认清算理,才能解决儿童思想上对分数计算上的一些模糊观念,例如乘法的积为什么会变小,而除法的商会变大的疑问。并使儿童掌握巽分母四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 一、四种不同类型的巽分母加减法: 1.分母都是合数,但分母不是倍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9~60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来找分数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板、题卡。教学过程:一、巧用铺垫,引…  相似文献   

15.
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将具体的事物平均分是学生熟悉的,但要抽象概括出单位"1"来表示这些被平均分的对象,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学生真正建立分数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第一次教学:师: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相似文献   

16.
分数意义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这种意义(以下简称传统的意义)虽已沿用很久,但我感到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作一些改进。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定义不同,它是对分数定义所作的一种解释,体现它的实际含义。分数的定义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规定。对于任意整数 a 和自然数 b,不管 a 能否被 b 整除,我们都说a 除以 b 的商是存在的,并且用 a、b 两个字母表示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分数的定义,都是基于对一个整体平均分之后的份数.《辞海》中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分数的这一“份数定义”,直接从英文的fraction一词的意义翻译过来.fraction兼有“片断”和“分数”的双重意思,把二者混同起来,是英文的缺陷.我们全盘移植,未必妥当.  相似文献   

18.
<正>分数除法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一共编排了4道例题。其中例1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侧重引导学生借助直观以及对分数意义的已有认识,想到“要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这样的1份是多少,就是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所以“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例2、例3教学整数除以分数,  相似文献   

19.
分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表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见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63页)分数在小学数学中无疑是一个重要概念,重点讲好分数意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对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至关重要。①“单位‘1’”在谈到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时,不少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中往往说单位“1”也叫整体“1”。笔者认为单位“1”的说法准确,单位“1”不完全等于整体“1”,最好不说单位“1”也叫整体“1”。  相似文献   

20.
分数理论的建立有好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联系着量来讨论的。现行小学教材基本上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从直观具体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意义,不强求严密的逻辑结构。这种方法自然就不能对分数概念作出严密的完整的定义,而仅能通过浅显、直观的方法,说明它在某一方面的意义。这样,教师要教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必须对分数的意义有比较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完整的分数意义应如何表述呢?算术基础理论课本上都是这样描述分数的两种含义的:①分数m/n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n份,表示m个这样一份的数;②分数m/n还可以理解为,把m个单位分成n等分,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即m/n表示m除以n的结果,从而推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以为这种描述尚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