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分享行为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探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角色游戏本身出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几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展开具体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幼儿对该角色游戏环境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主要以物品分享为主,物——物交换成为其主要分享模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并无太大关系,但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4):116-120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呈现出方式多样和自主与不自主并存的特点。影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幼儿自身等多个方面。为此,需要提高对幼儿分享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幼儿分享教育的指导,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大班的幼儿都表现出当玩具数量少于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但中班幼儿面对不同数量玩具时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另外,当玩具数量等于人数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级差异,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多于人数或少于人数时,不同年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是:玩具数量是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玩具数量的减少,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幼儿园中,中班幼儿告状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幼儿各种不同类型的告状,幼儿教师会出现应接不暇并且疲于应付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怎样正确地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对中班幼儿不同种类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常见的“告状”行为及家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4-5岁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关键期。研究以天津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为期8周的分享主题绘本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显著地促进了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且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之间接近显著相关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7.
情绪表达是指可观察到的外部的行为反应,它与相应的情绪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儿童情绪表达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探知儿童的情绪状态,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研究对广州市E幼儿园4个中班共102名幼儿开展为期1个月的观察记录,了解中班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并探索有效的教师回应策略,包括无条件接纳幼儿情绪、真诚投入与分享、重新建构幼儿的情绪化语言、冷处理、对攻击性行为设置限制、为幼儿提供更多情绪表达的方式等,为幼儿园开展儿童情绪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意 《早期教育》2014,(12):12-16
攻击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4岁~5岁是幼儿攻击行为高发阶段,即中班幼儿的年龄段。本研究采用提名法选取中班8名幼儿,随后用自然观察法取得39件样本事件。通过分析样本事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中班幼儿攻击行为发生并无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方式多样;中班幼儿攻击对象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多为主动行为;中班幼儿攻击目的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终止表现为自止与他止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依托绘本的社会性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促进效果,研究采用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准实验设计,从北京市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中选取3个中班的91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验.教学干预是实验班教师基于研究者提供的《依托绘本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案》,围绕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独立设计实施的系列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同时辅有集体教育活动之外的教育内容(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及环境创设).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社会主题绘本所开展的为期8周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总体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班幼儿不同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长兴县某幼儿园中班和小班幼儿139名,通过假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考察儿童在人际冲突情境中的行为策略及其背后的归因方式,进而对不同归因方式下孩子的行为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归因方式下幼儿行为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爱炫耀是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典型行为之一,对于语言发展尚未完善的幼儿而言,炫耀是其表达内心满足与喜悦的惯用方式。炫耀行为归根结底是幼儿自我意识处于萌芽和发展状态的具体体现,想要引起关注、获得友谊、证明自己。幼教工作者应正确对待幼儿的"炫耀"行为,积极应对,借助"炫耀"之机引导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孩子分享、谦虚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实验法,考察了中班和大班幼儿对于公有玩具和私有玩具的分享意愿和分享行为,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不太在意.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轮流,忽视同伴以及霸占和争抢玩具的情况较明显.在私有玩具分享上主动性较高,乐于交换.分享行为受成人的引导与暗示较明显.2.大班幼儿对玩具的所属有所顾虑.在公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共同游戏,出现自主的利他行为.在私有玩具分享上倾向于将交换作为一种手段,道德行为受外界评价的影响较多.研究者据此提出,只有在尊重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分享对幼儿的将来是十分重要的。分享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能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互相谦让、愉快交流、语言表达等。进入中班后,幼儿逐渐愿意与同伴合作,如果在中班能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进入大班后就能熟用分享的技能,融入各类集体活动中。一、培养幼儿分享意识1.在园开展有针对性的分享教育教学活动分享意识的形成应该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14.
丁霞 《早期教育》2012,(10):29-32
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分享更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分享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班幼儿的分享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分享行为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异龄互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户外混龄活动区,幼儿异龄互动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材料结构高低水平对幼儿异龄互动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行为发起者更多是年龄较大的幼儿,以同性互动为主;异龄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亲社会行为;幼儿异龄互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幼儿以协同互动和主从互动为主,中班幼儿以协同互动为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户外条件开展混龄活动,创设符合中、大班幼儿互动水平的区域环境,投放多层次的材料,发挥年长幼儿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批评行为进行三个星期的观察,在师幼互动的范畴下考察中班教师批评行为引发的幼儿反馈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的批评方式、批评类型以及教师批评时所伴随的情绪特征都会导致幼儿不同的反应情绪和行为。教师在实施批评行为时应多使用温和的言语如询问或建议,避免使用针对幼儿本身人格的个人取向型批评,同时应提高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不要带着负面的情绪批评幼儿。  相似文献   

17.
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与其语言能力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同伴分享阅读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同伴分享阅读与幼儿叙事能力的内涵,论述了同伴分享阅读对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并对基于同伴分享阅读的中班幼儿叙事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希望为中班幼儿叙事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8):165-166
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因孩子间有过度的侵犯行为而苦恼,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自控能力弱,且语言和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常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当行为。然而,面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却鲜有教师意识到幼儿的不当行为与自身教育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动从自身的课程组织来反思、调整和改善其教育教学过程。笔者通过对北京市3所不同性质幼儿园的3个中班进行了为期9天的观察,发现教师的课程组织对幼儿不当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交往中最重要、最必不可少的工具,幼儿时期又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尚不均衡,一些幼儿发音不准确,用词不规范,语言能力较差,引起了许多幼儿教师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如何利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成为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从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特点入手,对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更好地培养中班幼儿语言能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