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时珍》一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 ,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是本册本组教材出现的一个训练要求。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 :初读 ,理线索 ;引读 ,明大概 ;细读 ,识经过 ;品读 ,悟精神。一、初读 ,理线索。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 :立志、学医、编书。2 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二、…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的特点 《李时珍》讲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赞扬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医学忘我献身的精神,是一篇理想教育、科学启蒙教育的好教材。本课围绕着“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一中心意思先概括后具体地介绍,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又是落实本组训练重点练习分段的好课文。要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按提供的段意进行分段,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把几个自然段并为一段,为第三篇课文练习独立分段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 1.着重理解为什么说李时珍是…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 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着重了解他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学习他为解除病人痛苦,不惜付出艰辛劳动,用毕生精力编书的崇高品质。2. 加强段的训练,弄清重点段的结构,句与句的关系。能按文后提示给文章分段。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世代行医、鄙视、积累、品尝、救死扶伤、疑难病症、对症良方、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等词语。  相似文献   

4.
一天,“立志”遇到了“励志”。“立志”觉得非常奇怪,何时又冒出个这般模样的“励志”?于是它盛气凌人地说“:听说你也叫我这名儿,你可知道我是谁啊?”“励志”觉得莫名其妙,瞥了“立志”一眼。不瞥便罢,一瞥却让“立志”怒火倍增。“立志”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滔滔不绝地说道“:我‘立志’可以说是人见人夸,大凡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等一切一切的‘家’,他们哪个不是从小先‘立志’的?就说李时珍吧,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学医’,所以后来发愤努力,才成为一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像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5.
教学本文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环节。 1.了解课文大意。从破题入手,在“李时珍”三个字下面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带着“李时珍是一个什么人”这个问题进入默读,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来理解: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花了二十七年工夫编写了一部流传世界的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 2.找出记叙重点。全文五个自然段,先启发学生用短语分别说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板书:立下志愿随父学医研究药物亲自采药回乡写书)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李时珍重编药物书这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从板书可以看出:3—5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应试都落选,他下狠心攻读,改变学习方法,深入民间广集博采,终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鸿篇巨著《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7.
《李时珍》(五年制第六册)有这样一句话:“父亲一听他说的药方正对症,才同意他学医。”这是由原全日制教材的两句话修改合并而成的:“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方,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原文是否有毛病?前一句“一”放在“听”前,并有语音停  相似文献   

8.
《啄木鸟》(第二册)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记叙啄木鸟给老树治病,使病树重长新叶的过程,说明啄木鸟是一种益鸟,是“树木医生”。其中,“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一句是课文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弄懂这句话呢?应抓住啄木鸟与医生之间的共同点(救死扶伤),老树与病人之间的共同点(病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有篇课文叫《徐悲鸿励志学画》,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想,为什么用“励志”而不用“立志”?究竟“励志”与“立志”有什么区别呢?请看下文。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义教五年制小语第六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给课文分段”。根据这一训练项目,教材中依次编排了《捞铁牛》、《李时珍》、《蝙蝠和雷达》、《一次科技活动》等四篇课文,还在《基础训练2》中安排了一次阅读训练。由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限制,本册课文不像高...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为学生感知文本、历练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展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揭示李时珍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着力描  相似文献   

12.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倾注一生心血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他成才与其父李言闻的熏陶感染有直接的关系。李时珍祖辈几代人从医,祖父是个走街串巷的郎中,有丰富的治疗疾病的经验,父亲李言闻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对医药学颇有研究。李言闻扶危济困和救死扶伤的言行给小时候的李时珍以很大的影响,幼年李时珍体弱多病,是父亲的精心调治,几次把他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这一切都坚定了李时珍继承父业和为人治病的决心。李言闻对儿子的就业出路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时珍子承父业,为穷苦人治病,但另一…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姜辉丽《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用几十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经典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新课程开始了,很多传统课文被删减,可《李时珍》这篇课文仍保留在新版教材中,可见其经典。怎样能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这样的“老”课文呢?这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篇课文教学提出我的一点建议。由于李时珍这个人物距今比较久远,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比较陌生,因此建议老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或通过其…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医学家,他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张仲景小时候,他的小伙伴得了病,因无钱医治而喝了巫医的“神水”,很快就死了。张仲景伤心极了,从此发誓学医。有一天,他悄悄地来到伯父张伯祖家。张伯祖是当地的名医,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因此颇受人们的尊敬。张仲景把立志学医的想法告诉了伯父,伯父语重心长地说:“你立志学医,这当然很好。但学医可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必须牢记许多药名,要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大夫出诊更是辛苦,夏不怕酷暑,冬不怕严寒,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你难道不怕吗?”“只要伯父…  相似文献   

15.
《李时珍》一课段的训练刍议江苏闻柯五年制小语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在课文后面的作业中,要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是本册第一次要求学生按提纲分段。要求虽然不高,但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就必须善加引导。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本课的...  相似文献   

16.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之一。李时珍出身世医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父亲李言闻一样,当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他自小就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难  相似文献   

17.
“终于”一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语第二单元《爬天都峰》、《一定要争气》、《茅以升立志造桥》这三篇课文的重点词,该词在课文中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梦是诗、是画,童年的梦又多又美,我常想假如我是医生……假如我是医生,医德一定高尚,不管面对的是穷人还是富人,我都要为他们解除疾病的痛苦,因为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正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今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也是医生。当时,民间医生的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李时珍的父亲不愿他学医。14岁时,李时珍随父亲到黄州府应试,中了秀才。可是,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后来,他曾三次赴武昌应试,成绩都不理想。因此,李时珍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专心钻研医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中有关人体知识的课文较多。从《自然》课文的篇目看,新编低年级课本中有:一上“保护视力”,一下“保护牙齿”,二上“呼吸”,二下“小医生”。原来六册中有:第三册“人的骨胳;人的肌肉”。第四册“人的营养;人的消化;人的呼吸;人的血液循环,人的排泄”。第五册“耳朵的科学,眼睛的科学”。第六册“人的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共十六篇课文。几乎包括了中师《生理卫生》的主要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