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继无我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深受诟病后,个性化阅读神采飞扬地走进了语文课堂。但过犹不及,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捧得过高,个性化阅读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以致决堤而出,大有泛滥之势。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本文试从两方面探寻解决之道:用语文阅读规范和课程目标纠正个性化阅读的偏颇。阅读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要让学生站得直,阅读教学便要站得稳。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强调阅读教学的注意点,以避免个性化阅读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指导。本文作者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的课题实验,结合自己近两年的学习体会和一线实践经验,从内涵、理论依据、教学过程和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谈一下对个性化阅读的拙见。  相似文献   

3.
戴玉俐 《考试周刊》2011,(60):59-6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这里强调的是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的不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就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后产生的独特感受、独特认识、独特见解和独特体验。在全社会大声疾呼“张扬阅读个性”的今天,语文老师更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在现实的农村小语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阅读包括学生阅读个性化和老师阅读教学个性化两个部分。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个性化阅读的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导”出来的;教师是教学生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和教学环境是客体。  相似文献   

5.
王宁玲 《广西教育》2012,(33):40-4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倡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其实,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支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呢?“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个性化阅读包括学生阅读个性化和老师阅读教学个性化两个部分。本文着重从个性化阅读的建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阅读"强调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个性化阅读"理念的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从个性化教师、个性化学生和个性化阅读教学三个维度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条件。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再造想象。本文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培养再造想象力进行探究而汇总。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文章在营造开放个性氛围,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的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选择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蠡寒 《教书育人》2007,(12):28-30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目标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旬”“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中小学中九个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中可见一斑。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为专制化、共性化、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的理念和行为所统治。在这些理念和行为的统治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个性被压抑,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如今,新课程标准像一篇解放的宣言,让我们找回了平等、自主、个性与尊严,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个性化阅读,正在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曙光。《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共列了10项内容,具体阐述阅读的是第7项。而真正让学生实现课程总目标第7项乃至第10项的,当首推“发展个性”和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因为课堂上的专制化与共性化,已成为当前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稳固发展,语文阅读素养得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深入发展需要对阅读以及阅读的教学本质展开深入追问。阅读是一个文本、读者和情境相互作用的解释学循环过程,阅读理解的本质是意义的“个性化同构”,它既强调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又可以确保文本的原初意义与核心结构不被扭曲。个性化同构与教学“交往共识观”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二者共同界定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以意义生成为目的,教师和学生基于文本在互动对话中展开“个性化同构”,进而获得共识性理解的集体建构过程。基于这一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需要经历三重理解循环,分别是师生个体性的理解、师生交互性的理解和师生、生生之间集体建构走向共识性理解。三重循环层层递进,让师生深度参与到阅读过程之中,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生成素养、充盈生命。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勘中指出阅读是人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作用,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初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个性化阅读.本文剖析了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而为”现象,提出了突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三主体”观点,并探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