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学历来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最早提出了出版学的概念,到50年代,日本人出版了他们自己的《出版学》,60年代韩国人也出版了他们的《出版学》.从三个国家出版学的产生来看,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构成,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说,出版学是在众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少数科学技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对其特有的研究对象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独立地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统计方法,对近8年来关于微软公司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年代和主题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对文献主题内容的分析,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尽管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组织学习的概念.但是,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像知识管理一样,研究组织学习的学者来自不同领域,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模型.论文讨论了作者认为最具有解释力的四个模型,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但不常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肖超 《东南传播》2018,(7):90-92
本文依据中国知网(CNKI)文献检索数据,概述了出版类学术期刊的文献分布特征:20世纪70-80年代的出版类期刊,以指导出版工作为办刊宗旨,注重出版实践知识的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出版社职员、学术期刊职员、出版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出版学知识生产者发文齐头并进的局面;2000年以来,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文优势日趋明显;2010-2017年,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出版学知识生产中占绝对优势.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我国出版学首先由出版业界占主导,而后出版学界和业界并驾齐驱,走向融合,共同推动出版学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2003~2012年10年间国内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论文的年代、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史”纪传体因人记事的体例,造成了同一史实散见于史书不同篇卷的弊端。为满足专业研究者查找史实全貌的需要,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三国志》为例,通过历史年代本体建立的语义关联来聚集相关历史年代知识元,达到聚集同一或相关史实的目的,为古籍数字化知识发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文献编目和信息组织等教材专著为对象,采用与国外文献相比较的方法,研究图书馆的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并试图澄清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的主要依据问题.研究发现,在图书馆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尤其在国内相关教材上还存在名与实的矛盾.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图书馆的组织对象仍是文献或资源;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只是文献或资源在组织层次上的区分;信息组织是主要依据元数据标准对其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而知识组织是主要依据知识组织系统对其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实现知识自由的理想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图书馆协会倡导与实施"维护公众知识自由权利"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的图书馆协会都相继发表声明.维护知识自由作为图书馆职业核心精神的理念在西方图书馆界得到贯彻与普及,我国图书馆界正在逐步确立.但是,图书馆界维护知识自由的自我定位尚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在于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势必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意识形态的控制、社会制度的约束,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将知识自由作为图书馆职业核心精神的目标性因素,以图书馆职业理想来定位应该更为妥当,这样便于社会的认同,更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玲 《出版广角》2018,(14):10-13
如果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近二十年,是中国民营书业逐渐脱离灰色身份的年代,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十年,则是中国民营书业逐渐形成产业,走向书业中央地带,参与制定规则,甚至在大众出版领域甚至已经成为主角的十年.民营书业已经占据中国大众出版市场的显赫位置,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国民营书业已经走上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已经成为主角的民营书业走向未来还会遇到多少重关隘?民营书业如何才能越过这些关隘?  相似文献   

10.
倪娟 《图书馆学刊》2014,(10):127-130
以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论文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著者情况、文献产出空间、关键词词频分析等角度,对2004~2014年国内外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便于人们通过定量数据了解国际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向知识的图书馆学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兴起,众多人文学科向"知识"的聚集,对图书馆学研究重心向知识转移起到了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关于知识的研究不断增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书馆学转向"知识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电会为图书馆学研究开辟出一系列具有潜在价值的学术富矿带。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的慨念于20世纪90年代起在商业界兴起并流行,他们首先意识到知识在“知识时代”的“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倡导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珍重组织无形资产的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部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如今对知识管理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了其他领域比如企业、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批为少年儿童编纂的百科全书,其中一些受到小读者和家长们的欢迎.1998年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新世纪中学生百科全书>(以下简称<新世纪>),它主要面向初中学生,收入近2000个条目、千幅图片,总共有200多万字,它是我国少儿百科全书中的一部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专家咨询确定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的分析主题、检索策略、检索用词及文献筛选原则,利用数据库和网站搜集文献,应用Noteexpress、Endnote两种文献管理软件以及Excel软件进行文献查重,从文献发布年代、主题分布、期刊、作者、国家和地区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知识服务和循证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对1998年至2011年国内学科导航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和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评价该领域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并认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我国学科导航研究及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冯帆 《青年记者》2012,(11):75-76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在中国挑起各种事端.特别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天津《益世报》公开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主张对日的全盘抵抗,成为当时报业爱国主义宣传的核心阵地.① 为此,《益世报》曾在报纸上发出呼吁:广大国民的职责,就在进行必要的组织,准备接受我们的总动员令.②在上世纪30年代,《益世报》副刊成为报纸整体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一时期近30个副刊中,最能体现抗日思想的就是《防卫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社会对当时苏联的看法,其实是一种考量,它考量着每一个关注中国命运的知识人的观念与眼光。那个年代,弥布着一种激越的“向左转”的氛围,因而知识人包括青年对苏联的认肯在当时不仅是多数,也是主流。某种意义上,它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走向。但,例外也是有的,比如被人仅仅视为诗人的徐志摩,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图书馆的讲座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讲座作为一种传播思想、传授知识文化的教育方式,至今让那个年代的受益人群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高磊 《全国新书目》2010,(17):73-73
在当今职场中,有这么一句话:"60年代的员工是头低头;70年代的员工是背靠背;80年代的员工则是脸贴脸"。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员工,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层,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年代的员工是现在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告别了读书饥渴年代,社会释放了空前的文学热和读书热,上海也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时代。每天清晨,图书馆门前站满了等候开门的读者,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等待买书的长队,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读书人。各种读书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也风起云涌,把人们的读书热情推向了高潮。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年轻人满怀热情参加业余学校和夜校的文化知识补习,力图改变个人命运,重塑人生之路。相片里的书香年代薛宝其是上海的老摄影家,多年来,他用照相机拍摄了上千幅百姓生活和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