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古代社会性质的论述是当前古代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症结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金景芳先生的一篇论文,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史分期》。在这篇文章中,金景芳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进行了概括。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正> 钟向东同志在《对哲学定义的质疑》一文中(见《争鸣》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钟文)提出:不能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只能说“哲学是一种学说、学问、是学术上有系统的思想或见解。”钟文认为,根据“科学”的两种含义,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则犯了以下几点错误:一、把所有的哲学,包括非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说成是科学,而事实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二、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定义,则“找错了被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是个古老的概念,但在古代它仅仅是指一种“求实”的优良学风。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它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就使“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概念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是在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人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其涵义进行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942年毛泽东给延安中央党校作“实事求是”的题词,号召全党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经过党的整风运动,全党提高了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科学思想的认识,使实事求是的思  相似文献   

4.
这篇卢卡奇于1919年发表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收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同名文章的最初稿。在这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处女作中,卢卡奇不仅初步规定了“历史”“总体”“辩证法”“阶级”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而且建构起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逻辑构架。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构成青年卢卡奇“新世界观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它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今年恰逢该文发表一百周年,在此将其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一方针,将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于我们史学工作者来说,如何发展历史科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战线上一项具有战略方针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 “文明”这个概念在中国古藉上早有记载,并被广泛应用。《尚书·舜典》云:“濬哲文明”,说舜有“深智文明”;《易经·乾·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文明原有始生万物、文采、光明之意。清人李  相似文献   

6.
吐尔贡·阿勒玛斯在其《维吾尔人》、《匈奴简史》和《维吾尔古代文学》几本书中,谈到了维吾尔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并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了历史”。与此同时,在历史著作中常常遇到的“人种”、“种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等观念上,也说了一系列话。这些概念早已解释明确,得到解决。吐尔贡·阿勒玛斯未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弄明白这些概念,而是混淆了这些概念,或者企图曲解这些概念。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申这些概念。  相似文献   

7.
法国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其著作《列宁和哲学》中认为: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反杜林论》之间,有一段漫长的哲学沉默,在这期间只有新的科学说话。“这种新的科学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一般理论被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已向我们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后于历史科学。”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只创立了作为科学的历史,但是没有制定科学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9.
孟宪忠同志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是不科学的》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运用了‘本原’的概念,但这是恩格斯对旧哲学的概括,是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旧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然而有些学者由于对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和本质特性含混不清,往往造成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读和误用。因此,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内涵,辨别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传承“马克思理论”的本真思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的人民本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提出后,曾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六种形态说”、“三种形态说”、“多线说”和“封建社会说”等等.有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是什么“单线道路”,是什么“技术决定论”.最近我们重读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形式》)一文,想谈几点我们对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诠释哲学     
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区别“诠释哲学”和“哲学诠释学”这两个概念,或者象通常那样把它们当作同义词使用,今天仍在广泛一致的意义上突出了这一点:即通过这一对概念标明了哲学中的一个自身的领域,这一领域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方的和盎格鲁撒克逊语的语言分析与科学理论作为另一方的变种而显露出来。这一哲学源于欧洲,更准确地说,“其最初的源泉很久以来已在德国”,它是这样一种哲学方向,即使“哲学史词典”的完成成为可能。对“诠释学”和“哲学”概念作如此编排并不是全新的。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诠释学”——一种陈述的逻辑——曾是他的《工具论》的一个部份。在近代之初始,J.C.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事实而不是定义和概念.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中一开始就指出:“在这里,我们从理论上考虑出发是不能发现什么问题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事实开始”.我国目前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陈志忠 《江苏高教》2001,(2):121-122
首先 ,我们应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它揭示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最一般规律 ;专业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局部、某一侧面 ,它揭示的是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课程内容和教学中 ,应该强调“重原理 ,轻概念”。第一 ,必须以基本原理为脉络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串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便于学生掌握。第二 ,“重原理轻概念”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专业课程服…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意识形态概念曾经历过一个中性化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但依据他们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存在条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只不过基本规定不同,所谓“中性化”问题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问题;列宁在并不知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贬斥性用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也并不存在所谓“中性化”的过程.毋宁说,这一过程本身只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进行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我们知道,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都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向主张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6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因此,他在1888年《宣言》英文版序言中强调,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不能从《宣言》中提出的那些原则出发”(同上书,第1卷,263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永在科学青春活力、永远生机勃勃原因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远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地论证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中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它不仅为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启发人们的新思路,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一列宁指出:“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宁选集》第2卷第857页)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关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