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产学研专利合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17年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对专利合作网络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数、节点申请专利数量进行测度以及对省内高校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揭示了山东省产学研专利合作的现状。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为相关单位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以期山东省产学研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收集20所中国纺织高校1985—2021年发明专利,深入分析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情况与发明专利转化绩效间关系。研究结论发现:首先,中国纺织高校产学研联合专利申请与专利转化均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但是转化专利占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的比例较低;其次,高校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负向作用于整体专利转化数量,而合作多元度则对专利转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再次,高校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对其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但产学研合作多元度对其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数量与其转化专利自身产学研合作广度、深度与多元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专业化建设,基于该区域内2004-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其医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并以6年为时间窗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医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1年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合作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合作密度较高的网络,并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趋势,网络规模与合作频次不断增加,子网络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和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院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和研究所占据网络的核心地位并逐渐形成多中心合作子网络,而医药大企业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核心节点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主导地位和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缺口,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专利合作创新理论,从微观视角研究ICT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伙伴的专利合作网络构建与治理问题。首先归纳了模块化推动技术创新的机理,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模型。其次,选择我国ICT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作为案例,揭示了该企业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模块化的前因与动机,追踪了其在2006—2016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及演化轨迹,并对华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合作伙伴的发明专利合作网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网络在模块化下的专利合作行为以及案例企业的相关治理实践,最后给出了结论和若干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文君 《科教文汇》2007,(10Z):219-22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一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11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了“211”高校与企业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重点探讨了校企合作的技术领域和地理距离。以东南大学为例分析了1985-2011年期间4个不同阶段专利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专利合作模式主要以亲缘型合作为主、以地缘型合作和业缘型合作为辅,将来会形成“一体两翼”的专利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ICT领域产学研联合申请的SIPO授权专利为样本,按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织类型区分产学研合作模式,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比较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进路径;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微观上研究产学研合作网络整体结构及其时空演化,进而对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及效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经历了由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到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的转变。产学研合作网络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整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集聚程度较低,但网络连接效率较高。说明我国ICT产业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大学、研究所、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知识转移效率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已形成,这为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开展更加广泛、紧密、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中国985高校为研究对象,绘制了985高校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分析了1985-2009年期间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1,999年以后,网络规模不断增大、联系迅速增多、连通性越来越强;1985-1998年、1999-2005年和2006-2009年3个阶段,综合类和工科类985高校在高校-高校、高校-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子网中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路径,而985高校所属的区域在区域内与区域间专利合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深入挖掘长三角“双一流”高校协同创新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进规律,对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和提升双一流高校创新策源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2-2020年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的授权专利数据,在分析专利总量、合作数量与倾向等特征现状及趋势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围绕四种不同的合作类型,探索高校协同创新在时空分布、主体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与时空演进。研究发现,合作授权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但占比仍然偏低,上海和安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整体网络密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网络节点规模和强度显著提升;各高校随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演进规律,但高水平大学仍占据网络的中心位置;基于分类视角的研究表明,应用型合作(高校-企业)是长三角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受到地理距离约束,而基础型合作(高校-高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则不受地理距离约束。相关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已有成果,并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ICT产业和制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申请的6 746项发明专利数据,绘制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间的专利合作网络图谱,探究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整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呈现局部抱团集聚现象,且网络中核心企业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网络规模逐年扩大,在2010年后呈现"小世界"特征;东部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整个专利合作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带动中、西部组织参与到专利合作网络中,网络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检索1999—2018年间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情况,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江苏省生物医药发明专利合作整体网络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年份(1999—2008年和2009—2018年)的演化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物医药发明专利合作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但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南京、苏州和无锡等传统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且近年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和南通等地市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增加明显;同时网络中节点的合作关系也趋于紧密,网络呈现出多中心特征,体现较为明显的产学研合作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不断加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江苏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专利较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省内建立合作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推动高校和研究院所之间开展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2012—2016年长三角地带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71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空间分布特点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四省之间专利合作关系的合作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江苏省在校企专利合作总数、进入社会网络的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频次方面都居于首位,上海市次之,浙江省位居第三,安徽省最低。并且"985/211"类型的高校比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理工科/综合类高校比师范院校、财经院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  相似文献   

14.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雨浓  王博  张永忠  姚星 《科研管理》2018,39(3):132-140
校企专利合作是助推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合作模式。本文采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985高校”为例,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对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高校和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年高校与企业间专利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就高校而言,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清华大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就企业而言,能源型企业在校企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曹霞  李传云  林超然 《科研管理》2019,40(8):179-188
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相关专利合作数据,绘制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在1989-2015年间,新能源汽车专利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自2010年开始,网络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网络朝着更为连通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不同的演化阶段,网络结构演化存在较大差异,核心组织地位日益突显,网络呈现多元化合作发展,不同类型组织间的专利合作日趋显著;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专利合作方式呈现不同的空间演化规律,区域边界对于广西、黑龙江、甘肃以及海南等地的跨区域合作存在较大影响,北京、江苏以及浙江等地在跨区域合作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incoPat专利信息平台检索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企业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校企专利技术转移网络,探究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热门技术领域及动态演化情况。研究发现:(1)校企专利技术转让关系主要呈现"一对一"的形式,网络逐渐由"一枝独秀"向"遍地开花"的格局演变。(2)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表现突出,大部分高校技术转移能力亟需提升;重要能源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技术企业的技术受让广度和深度较高,大部分企业从"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取专利技术数量有待提高。(3)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H01L(半导体器件)、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一直是校企专利技术转移中的热门技术领域,理工类重点高校技术转移涉及技术领域较为广泛。最后,从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我国校企专利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高校专利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7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7所高校与企业以及其它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可视化网络,并且重点研究专利合作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和合作模式。研究表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处于专利合作网络重要位置,4所高校应该互相合作,以提升专利质量的方式推动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9.
邹乐乐  陈佩佩  吴怡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19,37(9):1702-1711
加快推动清洁技术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清洁技术的发展,与研发主体和创新过程密切相关,然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清洁技术的创新过程和结果分析,缺乏对创新源头--研发主体引导作用的探究。本文以产学研的研发主体为对象,基于专利网络的视角,进行中国清洁技术的研发主体特征及演化分析。本文根据2009-2014年间清洁技术领域公开的中国专利样本数据构建网络,通过网络结构分析探讨我国清洁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合作模式,并根据主路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产学研合作在清洁技术创新中的演进规律。研究发现:在研发主体共现网络中,网络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产学研合作的类型逐步均衡;在空间上以北京为核心、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两翼形成辐射带,且其影响力逐年扩大;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以竞争状态为主,政府需要在现有技术研发态势的基础上强化技术诱导和政策指引。在产学研演进网络中,合作模式逐渐从高校-民营企业为主向研究院所和国企主体转移,发挥研究院所和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影响力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