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土地及其种植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产品流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农民的学习培训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正>转化是一种数学观念,一种数学思维方式,转化思想是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新问题有意识地转化为已知问题或简单的基本问题,从而获得解决.具体的说,转化思想就是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一般的问题转化为特殊的问题,把高次的问题转化为低次的问题,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  相似文献   

3.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崴 《教育研究》2005,26(7):25-28,43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问题或成为问题的教育管理现象。根据教育管理问题的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把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分为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常规问题与革命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题中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 ,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 :工资的收入问题、通讯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环保问题、生活水平问题、演讲比赛问题、交通流量问题、投票选举问题、福利彩票问题、家俱摆设问题、旅游问题、地板铺设问题、投资决策问题等 ,还有“与时俱进”的抗击“非典”问题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 ,用到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统计、概率、图形的变换、计算、证明等初中的几乎全部数学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说 ,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有“生…  相似文献   

5.
圆的滚动问题是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相当多的同学对此类问题在理解上存在问题。针对此问题,我作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许多学校往往只能由教师提供题目让学生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说,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即“学问”是从“问”开始的,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相似文献   

7.
文学本质问题在文学理论史上已讨论了两千余年,迄今还聚讼纷纭。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哲学基础的缘故。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自然应该是生活与文学的问题了。正是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题认识上的分歧,才派生出对于文学理论上一系列问题的不同解释。所以,要解决文学本质的这个问题,还是应该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进行考察。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8.
王培文  张洁 《教书育人》2013,(14):28-29
一、做真实的校本科研就要研究真问题研究问题求大求新不是真问题,一味地追求时髦,远离教学工作实际的问题不是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就要研究那些小而精的问题,不可贪图数量之多。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让问题解决得更加透彻,同一个时间研究4~5项课题,人员的紧缺、时间的紧张,实践的减少,反思的不足,因这样的行动而产  相似文献   

9.
泰勒公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泰勒公式在极限运算、中值问题、积分问题、微分方程问题、正项级数问题及行列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Z3)
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给出了问题的条件,但未给出问题的结论,或问题的结论不确定,需要探索问题的结论;或给出了问题的结论,需要探索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这样的问题就叫做开放性问题.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文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放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首次把潜科学应用于化学教学,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对化学进行潜科学分析,把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开发潜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素质、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创造性地给出了一套把潜科学溶入化学教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理性语言是呈“递阶秩序”的结构,所谓最高概念都是假定的,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种肯定的方式来回答,那就只能是绝对无或者“真空”。而所谓“中介性”概念,我们通常的解释和定义,其实都是近似值。所谓“是”或者“有”其实都是“不全是”或者“不全有”。表语永远无法和主语相符合或者相一致。此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乃是一种“不知之问”,而像“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等问法,其实是“明知故问”。柏拉图的“美是什么”的命题,其答案就是“美本身”,而几千年来,与其说这种提问是一种误导,还不如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编辑工作中,导向功能是根本,因为它关系到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优化功能是标准,因为它关系到选择什么作品的问题;教育功能是目的,因为它关系到出版的最终目的的问题;协调功能是润滑剂、是桥梁,因为它关系到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以及编辑工作方方面面的问题;规范功能是保证,因为它关系到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的问题。所以,在现代编辑工作中,我们在重视编辑工作微观功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编辑工作宏观功能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FORMS研究了机械可靠性的灵敏度。首先是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应用一次二阶迭代法求出数值,得到可靠性,σxiP 点坐标。其次是计算安全指标β,最后是β对设计参数求偏导数并代入P 点坐标X^i,μxi的灵敏度。给出了多种失效模式可靠性的灵敏度计算方法。算例表明可靠性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相差很大。灵敏度大小可作为再设计时修改设计参数的依据。可靠性对某一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较大,设计师在设计该参数时应给出合理的公差。需要机械加工时,应采用精加工方法,确保该设计参数精确。可靠性对某一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很小,计算可靠度时,该设计参数可以当作常数来处理,机械加工时可以采用粗加工方法。不进行灵敏度分析的机械可靠性设计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准确把握运动范畴有助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深入考察运动的本质和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的不确定性是准确把握运动范畴的前提条件。运动作为“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把运动理解为作用的发挥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把运动理解为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过程。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的不确定性,包括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既是又不是某状态、运动者既处在又不处在某状态、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之间既间断又连续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