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怨恨一旦滋生将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意义:它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自身德性趋向平庸;引起学生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等。学生怨恨所具有的消极意义要求学校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教育干预要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怨恨情绪的滋生,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2.
怨恨是一种隐忍性情感,软弱无力是学生怨恨滋生的心理根源。而自卑的学生既会在自我贬低中彰显出自己的无力性,也会在对外在伤害的敏感体验中呈现出内心的脆弱性。这种由自卑心理导致的无力与脆弱就是软弱无力的深层表现形式。自卑学生的软弱无力性使得其在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既缺乏做出直接反应的勇气,也缺乏一种奋争的自信,往往会导致对不平情绪的隐忍,从而沉淀为怨恨。  相似文献   

3.
怨恨是个体在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产生的隐忍性情绪。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使其易于体验到伤害或挫折,滋生不平情绪。而其心理特质上的软弱无力性常常使其心有不甘地隐忍这种情绪,沉淀成怨恨。留守儿童一旦滋生了怨恨,就有可能生成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既表现为对外在对象施加损害性言行,同时也对自己渴求的肯定性价值或同伴特质加以诋毁和贬低。攻击性是源于滋生怨恨的留守儿童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必然反应,同时也是通过攻击性来宣泄怨恨和解脱自身的无能感与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4.
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自己未能获取或欲求到这种价值,他反而会对它们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由此,他在价值上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出分裂的状态.道德人格的扭曲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的意义.应该要通过杜绝怨恨滋生来防范道德人格的扭曲.而引导学生自我修养则是克服怨恨滋生的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5.
怨恨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极易滋生的消极情感。大学生弱势群体滋生怨恨主要有三种形式:在遭受他人伤害的过程中因体验到痛苦而滋生怨恨,在渴求有价值客体的过程中因体验到挫折而滋生怨恨,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因体验到无力而滋生怨恨。大学生弱势群体滋生怨恨可能引发道德价值位移,即道德价值趋向主观化。夯实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体人格,培育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宽容之心,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自信心等策略,能实现对大学生怨恨滋生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6.
心理挫折是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就表现形式分析,有愤怒、悲哀、怨恨、忧愁、抑郁、焦虑、冷漠等情绪体验;就挫折范围分析,可分为群体挫折和个体挫折;就挫折性质分析,可分为消极挫折和积极挫折。心理挫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从事有目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闲影响,学生在习作训练时往往出现“作文难”、怕写作文的心理。有了这种挫折心理,每遇到习作训练,学生就产生畏惧情绪,于是把习作训练当作一种负担而消极应付;有时原本有能力完成好训练任务,也由于这一心理作祟,束缚了思路,局限了语言的流畅性与丰富性。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这种挫折心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帮助其克服,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作文情感,为习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文静 《教学研究》2004,(6):536-539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怨恨感是其在学校生活中受到伤害或挫折时所产生的一种压抑性的敌意情绪.隐忍于内与软弱无能是学生怨恨感的两大特征.教师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意蕴、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教师对一切学生平等相待的理念被虚化、学生所具有的强烈攀比心态以及学生先天的缺陷与不足等都是形成学生怨恨感的原因.学生的怨恨感会对学生自身产生危害,表现为:难以营造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阻碍着自我素质与价值品位的提升,以及毒害自我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挫折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人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种挫败情境,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首先带给人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体验下,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奋发继续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和心理发展条件得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对挫折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师的心理挫折及表现形式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或与目的相联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体验,这林体验更多地表现出一些负性情绪,如忧伤、悲痛、伤感、失望等。挫折所形成的体验在反应上因人而异,有强弱之别,时间上有持续的长短之分。同样一件事,在这个人可能是无所迎的.mj对另一个人就可能产生挫折感。一般的挫折可使人心中抑郁不安,极度的挫折会使人加不欲生。人如果长期处在由挫折产生的体验之中,则会导致种种身心疾病。当然.有的挫折也能…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学生心理辅导实践中笔发现:考试失败会使学生对以后的考试充满焦虑;家庭生活不和谐会使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学校教育不当,会使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便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心理挫折。可见,所谓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达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使自己的动机不能实现或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下面,试就高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及疏导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是表象,他们面对写作的心理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一)焦虑情绪与对抗心理: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  相似文献   

15.
焦虑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景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情景即将来临,而又感到无力应付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的情绪。其典型表现就是不明原因地忧虑和紧张。 焦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虽然并非所有的焦虑情绪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许多比较轻微的焦虑往往会事过境迁,自动消失。但是有些学生的焦虑是病态的。从国内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资料看,我们有不少学生长期陷入到难以自拔的焦虑情绪中,这一严重的负性情…  相似文献   

16.
一、挫折心理挫折一词在心理学中是指主体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而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挫折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表现为主体的目标期望值高于现实值,而主体的能力又不足以实现这过高的期望。客观原因包括外界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人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种挫败情境。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首先带给人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体验下,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奋发继续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和心理发展条件的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对挫折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的认识片面、偏激,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怨恨心态是一种因无力发泄而隐忍于内的不满性情绪。伤害、隐忍和无能是构成教师怨恨心态的三个要素。教师怨恨心态的滋生是由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指他人对教师自身的伤害,而内因是指教师本人的虚弱无力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怨恨心态都难以产生。教师的怨恨心态会给自身带来危害性:它浇灭了教师的激情、破坏着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的心理挫折与适应天津教育学院李慧生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致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烦恼总是伴随成长而来,而真正的自信,以及勇敢、坚韧不拔等良好的品质必须历经磨练。...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上讲,心理挫折是指人在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常的情绪状态。因此,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战胜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