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了新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勇敢地退下去,适时地站出来”。教师的“退”是指,教师要在观念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到从主要、主角和主导的地位勇敢地“退”到次要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地位。放手还课堂于学生,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很多书上强调教师在新课程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忌讳把教师视为主导者、主体角色,生怕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茫然了,“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怎样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很多书上强调教师在新课程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忌讳把教师视为主导者、主体角色,生怕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茫然了,“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怎样发挥作用昵.?  相似文献   

4.
石颖 《学周刊C版》2010,(10):38-39
“合作学习型”课堂是指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全面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课堂。合作学习型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I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下面,我就谈一下地理教师在“合作学习型”课堂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5.
姚晨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86-188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张红 《现代语文》2014,(3):108-109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少教”是要求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但是“少教”也不等于不教,让教师成为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少教多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既实现教师的“教”,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切实转换角色,落实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学习,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对“主导”的理解会有不同侧面和深刻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识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8.
康伟芳 《文教资料》2006,(1):119-120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是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课堂“角色的变化”,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本文就美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角色换位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 为什么要有“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应发挥的作用自觉控制的意识。事实上,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 在采用传统语法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演讲家”,学生从教师或归纳或演绎的讲解中得到知识和启示。 在以交际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做“顾问”。当学生的模拟交际因语言问题而受阻时,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师生课堂互动中的艺术鉴赏。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提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并且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因此,我们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真正体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陆佳华 《辅导员》2014,(22):68-68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  相似文献   

12.
顾凯  张慧芳 《教师》2010,(15):32-33
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课堂作为承载教育的桥梁,连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可以说,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虽各有各的角色,但教师的角色却是来引导和陪衬学生的角色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角色 ,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 ,从讲台走向学生 ,以退求进 ,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教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社会身分与文化知识的“极差”(教师是成人与文化高位者,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文化低位者)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地位“极差”(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学生是社会学习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化过程必然要受到教师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源自教师的课堂角色。而教师作为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正式权威,其社会角色的一个主要范畴便是课堂角色。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虽然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和其他教学行为,但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听讲”.化学课堂的听课属于聆听,听课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学讲课堂”通过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时间规划,重塑课堂结构,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讲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在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采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共享成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学习环境、学科适用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转变教师角色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课堂教改的最关键的一环。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否学习的主动性。试问:“我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何而来?”我想较关键的是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执情。  相似文献   

19.
顾洪英 《文教资料》2005,(5):160-162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来,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自己的主见,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而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打造“学本课堂”,让学习切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成为课堂变革的追求。“学本课堂”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张扬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让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