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为了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薪酬差距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1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薪酬差距细化为现金薪酬差距和股权薪酬差距,进一步验证了现金和股权薪酬差距分别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企业构建一支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管团队对于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现金薪酬差距在高管团队教育背景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专业背景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股权薪酬差距在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教育背景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高管团队的构建以及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孙凯  刘祥  谢波 《科研管理》2019,40(2):116-125
高管团队通过制定战略决策来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近年来,高管团队特征、薪酬差距等影响高管团队决策效率的因素也成为高管团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2-2014年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数据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实证了高管团队特征和薪酬差距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薪酬差距在高管团队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平均教育水平、社会资本、海外背景、薪酬差距分别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专业背景异质性分别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分别在平均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异质性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2003-2010年沪深两市296家国有和176家非国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和两职兼任等因素之后,实证分析了不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高管持股数量的增加,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更高,但国有上市公司则相反;公司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且只有当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才表现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萍  范祥玉 《科技与管理》2020,22(4):98-104
高管薪酬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降低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提高高管的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50家企业2015—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高管薪酬占应付职工薪酬比重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占应付职工薪酬比重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不同规模、不同负债水平的企业"倒U型"拐点也会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旨在为企业确定合理的高管薪酬占比,发挥高管薪酬在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新企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高管人员的薪酬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的高管的薪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公司所处的经济区域以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中,公司的规模对高管的薪酬的影响最大。对高管的持股比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监事会规模并不影响高管的薪酬。高管的薪酬和公司的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的薪酬水平、持股比例和高管的薪酬差距明显影响着公司的业绩。本研究证实了高新企业高管薪酬的效应,建议对高新企业高管人员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的业绩为驱动的薪酬制度,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票期权计划,适当提高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完善高新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管薪酬是企业对高管进行激励的常用手段,有效的薪酬契约能够激励高管努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高管任免和薪酬确定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要影响,甚至直接管理.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行政关系会影响国有企业,因此会导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高管薪酬对于代理成本影响程度的不同.利用中央控股、地方控股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行政级别变量本身以及对于高管薪酬和代理成本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和民营上市公司内高管薪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差异明显;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行政级别引致的行政激励对公司高管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并且行政激励对薪酬激励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4,(9):87-90
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引入管理层权力理论后发现,高管人员能够利用其所拥有的权力对其薪酬设定施加影响,进而可以推断高管团队成员管理层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和相互博弈导致高管团队薪酬差距难以服从最优原则,这对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就高管团队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团队规模的扩大不仅会提升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而且也可能增加团队内部冲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了高管团队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媒体报道、公司高管和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以及公司业绩,并使用Logit模型回归分析后发现:被负面报道的公司薪酬差距过大,同时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呈现出负相关的态势,而未被负面报道的公司则不会出现此类情形。研究结论表明,媒体负面报道的薪酬差距过大,容易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相关媒体的负面报道能对高管起到外部性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19,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2.
黄新建  李晓辉 《软科学》2014,(11):6-9,14
以20062011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其高管薪酬更高;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结果更加明显。此外,有政治关联的高管获得了较高的薪酬,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高于无政治关联的高管。  相似文献   

13.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06,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本文考察企业核心高管的技术型职业背景对企业投资和期权价值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企业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包括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检验表明,技术型核心高管可以提高企业增长期权价值,但并未提高清算期权价值。本研究揭示了核心高管技术型背景影响期权价值的作用路径,对我国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下合理构建管理团队、优化投资决策和提升权益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建林 《科研管理》2021,42(1):200-208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关系”文化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联结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联结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基于情感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比外部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3)基于空间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跨区域高管联结比同区域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4)基于情感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角度,可以把高管联结分为四种类型,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跨区域高管联结”关系组合有利于改善创新绩效;(5)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管联结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高管联结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关系类型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关系的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朱琪  关希如 《科研管理》2019,40(8):253-262
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本文以企业高管团队薪酬激励政策与创新研发投入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选取A股2009-2013年3862家上市公司作为观测样本,运用倾向得分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综合采用多种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薪酬水平差距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创新研发投入,但是股权激励却能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影响。(2)主板中股权激励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薪酬水平差距在主板和创业板中都没有显著效果。(3)所有制性质对薪酬水平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变量与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实施股权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而薪酬水平差距则没有显著效果。(5)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较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对创新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效果。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是可靠的。最后提出了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创新投资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韩艳锦 《科研管理》2021,42(2):181-189
以2001至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高管薪酬越高,而且越高于行业平均。控制企业层面影响以及替换战略信息指标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1)在代理人风险厌恶假定下,企业风险越高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越多;(2)高管薪酬过高不仅由人力资本说或管理层权力说所驱动,而且受到效率契约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持股可以发挥利益趋同效应,降低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理性框架下探讨投资者情绪能否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影响,以及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压力能否对这种迎合效应起到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层持股企业间迎合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支持了迎合假说;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压力能够抑制企业研发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程度;而以上效应只存在于小规模、低盈利能力以及管理层高持股的企业,说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层持股是管理层迎合投资者情绪和维护资本市场形象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分析师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相关政策文件和事实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基于PEP-H四要素模型的科技型上市企业遴选方法,并以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遴选样本,借助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科技型上市企业,本方法所遴选的科技型上市企业整体上具备相对更高的收益水平、更快的资产增长速度,以及更强的财务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但仍然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又以通过核心要素遴选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科技型上市企业遴选办法是简单、科学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竞争力是现代财务学科体系中一个新的领域,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中新的研究方向,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中的部分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行政职能部门制定宏观管理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