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机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综述了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进展,分析了包括强化常规工艺、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及组合工艺等多种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然和人为污染等原因,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存在温度过低,铁(Fe)含量过高的问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此很难解决。本试验采用强化混凝的方式对低温微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PAC同时投加时,锰的去除率都为最高,锰的去除率为40.6%。所以强化混凝工艺可以有效降低低温水锰(Mn)微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西北村镇窖水水质恶化问题,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深度处理技术,包括粗滤/生物慢滤技术、强化混凝技术、电絮凝技术、超滤膜集成技术等。文章对这几种深度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这些工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混合、絮凝是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基础的一步,也是水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混合絮凝,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水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的去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纯化水厂根据平原深水高坝水库原水水质特点采取小剂量不间断加药,通过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技术强化混合、絮凝效果,为油城人民提供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7.
超滤处理工艺对颗粒物、细菌等处理效果显著,其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效果;纳滤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去除、饮用水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其在饮用水净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膜前预处理技术和膜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强化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管网水质恶化对管网出水水质的影响,各净水厂控制出厂水指标,严格工艺管理,努力提高出厂水水质,但管网水质的污染却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安全饮水,水质在输送过程中的污染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反渗透浓水混凝——高效反渗透处理工艺,对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证,分析了该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出水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不但减少了直接排放反渗透浓水可能造成的污染,也大大提高了水的再生利用效率,有效节省了水资源,为同类型水处理系统反渗透浓水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表水源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潜在的供水安全风险。本文以湖州河网水源和水库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处理联合深度处理工艺,通过现场中试研究各个水处理工艺单元对水源特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能,考察水源类型对工艺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工艺对六项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受到水源水质的影响,因初始浓度较低水中锰的去除受水源类型影响不明显。各项指标中,工艺装置对浊度和铁的去除能力最强,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低。比较不同工艺单元,混凝沉淀对水质提升效果最好,砂滤次之,对于微污染水源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水质,并应对季节性水质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加剧了水的污染程度,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逐步提高,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于满足人们对水质的需求;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对工艺的改进是提高饮用水深度处理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分别从预氧化工艺、活性炭吸附技术、膜过滤技术等三方面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主要城镇的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其水质在一年中均有劣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时甚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经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其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这是新增的水质指标。据国家建设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对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攻关研究成果及水厂技术改造的运行实践,结合广西饮用水源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参数和运行影响因素,以期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克儒 《内江科技》2010,31(7):87-87,102
本文介绍了四川理工学院自来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净水工艺步骤和净水操作过程,通过对自来水聚合氯化铝混凝、二氧化氯消毒等方法处理,使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4.
曹长春 《大众科技》2007,(7):102-104,98
广西主要城镇的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其水质在一年中均有劣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时甚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经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其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这是新增的水质指标.据国家建设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对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攻关研究成果及水厂技术改造的运行实践,结合广西饮用水源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参数和运行影响因素,以期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给水净化和废水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过滤诸工艺中,混凝是其中的关键。天然水体中的分散大部分由无杌胶粒组成,如:黏土、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碳酸盐,还有来自腐殖质的有机胶体物质以及有生命的微生物(藻类或细菌)。城镇用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絮凝(混凝)过程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絮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单元过程的运行工况、处理费用及最终出水水质。实践证明,设计时混凝工艺选定的合理,不仅可提高出水水质,还能达到节能节约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因此搞清絮凝动力致因是提高絮凝效率的关键,涡旋混凝给水处理技术是根据多相流动物系反应控制惯性效应理论,结合给水工程实践,探讨了给水处理中混合、絮凝反应、沉淀三大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常规混凝沉淀给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的讨论,提出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城镇污水厂最经济、有效、实用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宋灵贵 《科技通报》1999,15(3):184-186,192
为了克服单因子混凝投药自控系统因源水水质水量大幅度变化的影响所造成的目标跟踪特下降,提出了以源水流量为前馈变量SCD值反馈变量,构成前馈一反馈混凝投药自动控制技术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循环水回用工艺生产实践,效果,从管理决策、工程实施和生产运行的角度对炼油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实践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回用于循环系统补水,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常规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锅炉补给水,由于回用水对水质中氨氮和盐类离子含量要求较苛刻,常规水处理工艺已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王帅 《科技风》2012,(3):97-98
从水的取、净、输、配四个阶段分析了饮用水可能受到的污染情况.初步探讨了饮水水在不同阶段受到污染时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净水阶段可以采取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混凝技术来增加净水厂处理水的阈值;取水阶段的污染,可以通过投加法和加速水体更新法来去除.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循环水回用工艺生产实践,效果,从管理决策、工程实施和生产运行的角度对炼油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实践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回用于循环系统补水,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常规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锅炉补给水,由于回用水对水质中氨氮和盐类离子含量要求较苛刻,常规水处理工艺已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