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时期,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和谐社会建构、教育公平理念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域发展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追求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应注意: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动态的、相对的、特色化的,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预期的功利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机制的不健全、高等教育和区域自身发展的水平是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慕彤 《考试周刊》2014,(49):147-147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有效平衡了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双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西部省区高等教育发展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脉络路径。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是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革命背景是高等教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因素。我国区域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是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转换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三项改革背景是对其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5.
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而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则是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演进状态,通过调控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程,从而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表述。这里所谓的区域,字面上指省域,其实指的是各省之间。这里所谓的均衡,并没有均等和同质化的意思,强调的是大致对等。理解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有两个视角:分工的视角与供给的视角。从分工视角看,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指的是区域内及区域间高等教育分工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由于经济、政策、地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云南高等教育在布局、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应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强化区域协作、增强经费投入及推行区域化战略四方面推进云南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均衡不仅是社会理想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态势,其中区域间的不均衡表现得最为明显,造成的影响也最为广泛。高等教育的区域不均衡不仅促使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而且造成了不同区域间公民的非平等受教育权,损害教育公平。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应采取恰当的财政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功能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形成是其所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具有资源集聚、资源辐射、资源配置、协调发展的功能与多样化、网络状、分层次、动态性、开放式的组织特征。加强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一要通过非均衡发展来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要明确不同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各自的定位,三要关注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分时性,四要注重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既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也是实现均衡目标的重要战略。省一级的高等教育作为全国高教事业的子系统,在省级区域内部实现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便可采取培育“增长极”的不均衡发展策略。以江苏省为例,苏南苏北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均衡,通过在苏北地区建立“高等教育增长极”便可有助于实现全省高教事业的相...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分析——基于1998-2009年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区域人口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分析,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呈现外部均衡、内部非均衡;整体均衡、区域非均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国内近三十年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全面、系统;研究视角多样化,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研究范围全面,研究重心由宏观转向微观。今后,跨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主题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等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高职心理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尤其是对高职心理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更是当前高职心理教育研究中的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心理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高职心理教育实践的发展。在高职心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中,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基础,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是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创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自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问世以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在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宏观研究,近代中国大学的个案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由于中国近代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各异.从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具体的区域性人物和事件,并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热点。国内有关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研究起步晚,但在概念、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且潜力巨大,特点概括起来有“八多八少”;国外研究起步早,理论创新多,实证研究质量高,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研究至少有两点可以期待:一是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二是大学与区域社会契合发展的研究将日益热烈。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背景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高校相继出台了旨在推进质量建设的各种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院校中的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把师范性与应用型结合谋划学科专业发展是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明确思路、课程建设、实验实训、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为主要抓手,把师范类应用人才的培养规划工作坐实,为服务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基础扎实、技能精湛、能学善用的优质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漳州市为例,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法对漳州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漳州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很大,而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也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因此,为加快漳州高职教育发展,进一步推动漳州经济前行,提出了合理规划高职院校,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合作区,优化、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高职院校办学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等策略,以期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