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毛翠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30-132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纽马克认为用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得视原文文本类型、语义单位的重要性和翻译的目的而定。他认为信息性文本适宜用交际翻译,表达性文本适宜用语义翻译。英语新闻特写主要是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同时又具备表达功能的文本。本文遵循纽马克翻译理论探讨英语新闻特写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纽马克认为用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得视原文文本类型、语义单位的重要性和翻译的目的而定。他认为信息性文本适宜用交际翻译,表达性文本适宜用语义翻译。英语新闻特写主要是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同时又具备表达功能的文本。本文遵循纽马克翻译理论探讨英语新闻特写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雍瑾 《海外英语》2013,(21):196-198
该文主要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表达功能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而信息功能文本与呼唤功能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从而使不同功能的文本最终达到其相应的翻译等效性。当然,总体来说,交际翻译比语义翻译更易达到翻译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是一种语言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为了能更好的践行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应首先分清楚文本类型,以及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从而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和传统翻译理论相比,翻译目的论更注重文本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在目的论框架下,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将重点集中在分析文本体裁、功能和风格上,避免单纯翻译技巧讲授。实验班和控制班成绩对比分析表明,目的论框架下的翻译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交际功能。而对语言点和翻译技巧适当分析,则可有效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份以译者和读者为主体而忽视原文文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彼得.纽马克借用德国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将文本按语言功能和交际目的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提出不同的方法——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的方法,从而将语言功能、文本交际目的和翻译方法结合起来,被公认对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和教学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正茂 《文教资料》2010,(35):35-37
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之一,文本细读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也具重要指导意义及运用价值。作品细读既可在文学分析中揭示掩盖于表面文本之下的深层意义与潜藏文本,同样也可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分析微观与宏观语境、叙事结构、通篇构思及遣词造句等确立较为贴切的译文。本文以美国作家威拉.凯瑟短篇A Wagner Matinée及其三联书店中译本为实例研究,展示文本细读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体现了人文问题的复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文学翻译是有其特殊性的,它的特殊性绝大部分来源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审美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翻译的可译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原文的艺术特色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译者的任务就是能动性的再现原作的艺术特色,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以压缩式、直译、归化和抽象化等几个翻译策略为指导,探讨如何在保证译文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力求完整、准确、传神地传达原片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信函是贸易双方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媒介,有其自身的词汇特点、语篇结构和文体风格.通过分析其语言特点结合实例来探讨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原则及策略,为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商贸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语从句在商贸英语中屡见不鲜。商贸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原文深层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剖析,并能识别隐含具有状语职能的定语从句。本文主要以商贸英语为语料,谈谈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文本中存在大量“译者现身”的现象。通过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原本和英译本的比较,深度挖掘译者身份,力求更深刻地洞悉戴乃迭独译期明显的“译者现身”风格。  相似文献   

17.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者对实用翻译的定位依据不够科学.把实用翻译放到总体翻译这个视域下,并与文学翻译进行全面的比较,实用翻译定位的依据应该是:文本信息是否具有外指向性、单义性;翻译过程是否以传达信息意义为根本目的;是否主要使用语用翻译法;是否侧重读者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由此促进了商务英语的发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基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本文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彭金玲 《海外英语》2012,(18):165-167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篇佳作。该文拟通过对该小说斯诺和张培基所翻译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译者对人名、比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斯诺译本偏向直译,重保留原作词藻,而张培基译本偏向意译和厚翻译,重增补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