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里重大的改革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将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其中探究性学习是最高境界。所谓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探索、研究的态度和倾向。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喻霞 《四川教育》2002,(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探索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知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文笔者将就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内涵上看,研究性学习即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小燕 《快乐阅读》2011,(25):23-24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的,现代学习方式中的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所谓探究学习即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内涵上看,研究性学习即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这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成为当前课改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自主、独立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实现主动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着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态度,训练和发展探究、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近年来,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实际,就引领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作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浅谈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简单地说。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目的是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教师是主动“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接受学习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让学生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请看几个研究性学习的花絮:  相似文献   

17.
用探究性学习的钥匙开启学生科学素质的大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静 《中学生物学》2003,19(4):21-23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过去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程和教材改革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积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还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请看几个研究性学习的花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必须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课堂教学,探索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1立足学生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策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对学习过程愉悦的体验,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