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玉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碟。清代玉碟,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的皇族档案,主要是宗室名籍和根据名籍编撰而成的帝王诸侯世谱、年谱。至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皇族档案的形式和编撰制度出现了新进展:在魏晋南北朝,皇族档案呈现出“谱牒化”和“士族化”倾向;至唐代,皇族谱牒编撰又展现出“制度化”和“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皇族谱牒,一般称之为"玉牒".但"玉牒"一词,又有多种词义.就其指皇族谱牒而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整体上的皇族谱牒,而狭义上则仅指皇族谱牒中的一种.因而,在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时,就不能将所有资料中的玉牒与皇族谱牒完全等同起来.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须作具体分析.尤其是宋代的皇族谱牒,由于立国较久,就难免前后有变;又由于宗室管理较为严密,就难免记载庞杂.加之皇族谱牒作为秘籍,宋人也极少能够亲睹,因而各种史书的记载便显得有些混乱.我们今天要想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就不得不首先进行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皇族谱牒,一般称之为“玉牒”。但“玉牒”一词,又有多种词义。就其指皇族谱牒而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整体上的皇族谱牒,而狭义上则仅指皇族谱牒中的一种。因而,在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时,就不能将所有资料中的玉牒与皇族谱牒完全等同起来。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须作具体分析。尤其是宋代的皇族谱牒,由于立国较久,就难免前后有变;又由于宗室管理较为严密,就难免记载庞杂。加之皇族谱碟作为秘籍,宋人也极少能够亲睹,因而各种史书的记载便显得有些混乱。我们今天要想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就不得…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中国社会,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实行君主世袭制与勋亲分封制。因而历代王朝对皇族(秦以前是王族)的世系支派,亲疏远近特别重视,设有专官进行管理,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宗室世系簿籍,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历修不断的皇族谱牒。本文拟对历代皇族谱牒的源流演变,修纂制度和流传情况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谱牒是中国宗法社会中记述某一家庭世系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谱牒是宗谱、玉牒的总称。宗谱又称家谱、家乘、世谱、族谱、房谱等;玉牒是皇族的宗谱。谱牒档案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而口述家谱比结绳家谱流传更为广泛、更为原始。其后随着历史进程,开始有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纸谱、布谱等;根据家谱可记载的内容可分玉牒、普通家谱、词谱、神轴等。谱牒档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格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东晋南朝时,各豪族为了维护和巩固门第特权,都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编修,各大族…  相似文献   

7.
《湖北档案》2006,(5):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共2600余册,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两种。该档案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史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皮)的珍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相似文献   

8.
古壮民族尊祖重本观缺失,没有谱牒文化。壮族谱牒起源于土官谱牒。土官谱牒发端于明,盛于清和民国,并在壮族谱牒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壮族谱牒很有分量部分和最早形态。通过探究土官谱牒起因,分析壮族谱牒特点,反映壮族社会群体不断接受、认同汉文化的进程,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9.
钱云祥  李瑛  黄萍 《浙江档案》2003,(10):25-25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据对图书馆、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存世的谱牒有五万部,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  相似文献   

10.
清末司法改革对皇族司法制度之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春海 《历史档案》2001,(2):120-125
清代,皇族依专门的司法制度维护皇室特权。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司法改革,建立了新的皇族诉讼审判制度。本文拟依有关档案资料,就清末司法改革对皇族司法特权的限制以及对皇族司法制度的评价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代玉牒     
正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该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文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文献形成年代: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文献数量:2600余册文献保存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科渗透.  相似文献   

13.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科渗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国图所藏《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皆为赵宋王朝的皇室宗谱,传世孤本,至为贵宝,惜乎皆为残帙.本文在探研两书内容、特点以及宋代皇族谱牒修纂制度的基础上,考索出其编修者及成书时间,并指正目前两书在著录及装函上的不当之处.进而提出馆藏《仙源类谱》或析分为两种书,《宗藩庆系录》析分为三种书,才更接近历史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5.
谱牒俗称家谱,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述家族世系与事迹方面的书籍。这种谱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约有三千年历史。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其实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可见中国家谱起源甚早。家谱和国志、方志一起构成中国历史学的支柱,是中华悠久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立 《兰台世界》2012,(1):59-60
作为金字塔般封建等级序列最顶端的皇室家族,历来重视血统世系的纯净与亲疏远近的区分,因此我国古代皇室王族建立了体系完备的皇家世系簿籍,并派专人,甚至是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了皇室谱牒。因为种种原因,清以前的皇室家谱或散佚失传,或残缺不全清代的皇室谱牒成为历代皇室家谱中保存最为系统、最为完全的一支,具有极高史料  相似文献   

17.
随着谱牒研究重新成为文化研究热点,搞好谱牒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而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谱牒资料的价值则是开发利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分别从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谱牒资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韩仲秋 《兰台世界》2012,(33):49-50
汉代皇族上层、中层成员的教育事宜由专职人员负责,皇族下层成员教育由各宗支独立进行,缺乏统一的机构和制度规范。汉代皇族教育对皇族成员素质和能力的养成有直接影响,也影响着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20.
谱牒作为记录性历史档案资料,以其丰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家族世代族系的繁衍、变迁的历史经过。满族谱牒形制问题研究是满族谱牒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满族谱牒的历史演进中"索罗条子"谱的分析,来确定其谱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