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13-13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全社会的呼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件,限制中小学校每学期考试次数和考试规模,规定考试后不准公布学生分数,更不准按成绩排名次。上海、广东等地更是全面取消了学生期中考试。笔认为,想通过取消考试来达到“减负”的目的,实在是号错了脉,开错了方。学校教育不能没有考试,学校教育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3.
陈枭 《内蒙古教育》2005,(11):32-32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考试就成了众人讨伐的对象。学生厌学、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学生压力大、学生没有童年……等等,都是考试惹的祸,仿佛一夜之间,考试成了阻碍学生发展的桎梏。降低考试难度、取消期中考试、变考试为考查……针对考试,许多“有识之士”各抒己见,仿佛这就是在解放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笔者从事一线教育多年,如今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此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推动的下,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同时,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x,l-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其严重后果.是赋予了基础教育所不应有的强烈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并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褊狭,善于考试而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缺乏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有学校教育就应有考试,教育不能没有考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考试。考试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革考试制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教育工作者要在原有的考试基础上进行发展变革.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把“明确理念、把握原则、鼓励创新、及时反馈、促进发展”作为评价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构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起新的“导航仪”。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与体育考试并不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素质教育活动中,一些人以为取消考试即可让学生“全面发展”。残不知,取消考试意味着取消教学过程的督促机制和竞争机制,势必造成教育质量的滑坡。在未能找出更佳的手段代替之前,尚不能以轻率的态度否定考试,体育也不例外。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体育考试改革应朝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评价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试卷评讲课质量的高低,对于考试的评价和促进功能的充分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单元检测还是综合测试,试卷上反映出的每个学生个体的错误和错因总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千差万别的.这种错误和错因的“多样性”正是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性”的直观体现,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的绝好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考试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跟光看待学生,不能用一次考试的成败评价学生。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说,他认为至少九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然观摩、和存在能力,而传统的评价法只注重前两种能力,而不是全面的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无可辨争的事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质量弱化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蜕变为考试成绩。当考试名次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神圣砝码时,考试评价便成为学校久远而又沉重的话题,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永远的“痛”。在成绩主宰的校园里,考,成了领导和老师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演绎着一场淋漓尽致的分数大战。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和评价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自然也应该把“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面对近年来中考试卷里频频出现的学作品阅读,本试从选和命题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面对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面临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考试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具体评价方式,政治科考试改革为课堂教学的导向无论其功能和价值,还是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甚至对升学考试制度及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真正发挥科学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引领教育的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受绩效主义影响,我国学生发展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构建、责任到人的任务分解“、对表对标”的效果评估、赏罚分明的结果反馈和不留情面的责任追究等途径,使整个评价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客观化的特征,满足了政府对教育管理“公平与效益”的需要,迎合了公众对客观性、公平性评价结果的追求,但却存在将学生发展评价一步步推向既无“教育”也无“人”的极端量化的风险。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破坏了教育生态。增值评价和学生发展相遇,为矫正这种错误的评价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应站在“学生立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道德尺度和科学依据,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不能仅仪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抛掉背不动的背包,用他们能带得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评价“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知识转向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评价方式也应由单纯的书面考试转变为多种形式,例如口试、课堂观察、调查报告、建立语文成长记录等。  相似文献   

15.
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人才的首要品质,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基于“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是学校主人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县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大教育者也对其越来越重视。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现代教育比任何形态的传统教育都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把它视为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常常以单一的百分制成绩来考核评估学生,教育已变成单一的考核学生的工具,分数也变为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评估机制下,学生负担过重,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畏惧考试,讨厌分数,考试的功能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面对这种现状,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寻找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机制。建市一种符合学校实际,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全面评价学生成绩的新体系,即要改变过去“一纸定乾坤”的现状,为所有学生提供多方面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把学校变成育人的乐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考试和评价手段的一种新思路--活动考核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如何进行考试以及怎样评价考试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关键.活动考核法就是能够实现“减负”这一目的的“考试”方法.活动考核法强化了考试的发展功能,把静态的考试变为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性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资讯·声音     
《河北教育》2009,(4):3-3
[“两会”声音]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