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渊 《出版广角》2018,(6):58-60
文章分析了黑马校对软件的特长和短处,提出只有在人工校对后,再辅以黑马校对软件来捕捉人工校对不足留下的差错,才能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校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校对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校对的优势︽水利水电快报︾编辑部傅湘宁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发现,市场上已开发的一些校对软件,如“方正金山中文校对系统”、“文捷校对系统”、“唐氏校对系统”、“黑马文字校对系统”等,对期刊的校对工作大有裨益。可利用上述软件提供的用户词库、常见错...  相似文献   

3.
作者使用电脑写作之后,传统意义上"校异同"的依据--手写稿便失去了,校对、编辑工作面对的已是根据作者电子文档排版的清样,此时的编辑校对工作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4.
电脑校对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在意见之二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约246个词、词组和成语。本文将以此为素材做一个电脑校对小实验。笔者采用的电脑校对软件是“黑马文字校对CTV6.0专业版”(主校)和“工智校对通SWIC精灵版”①(辅校)。对这246对较难辨别的词进行校对的结果表示如下,有下划线的词为电脑查出的错词,有底纹的词为电脑未查出的错词。  在这246对词中,电脑共查出226处错,其中,“黑马”查出20…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计算机在出版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利用校对软件对科技期刊文稿进行辅助校对 ,是广大编辑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黑马”、“金山”等校对系统虽然能对文稿中的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标点符号、英文拼写等进行一般性的检查 ,但仍存在误报率、漏报率高以及无法对文稿中的不规范名词、术语进行校对等缺陷 ,远不能满足科技期刊专业文稿校对的需要。近一年来 ,我们对“东方快车 2 0 0 0黄金版”内套装的由北京黑马电子新技术公司开发的“黑马编校办公版V98”(简称黑马校对系统 )针对…  相似文献   

6.
袁薇 《青年记者》2007,(16):131-132
时光荏苒,接触报纸广告校对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自己的实践经历,有经验也有教训。笔者归纳了一下,认为一个刚入行的校对要真正入门,须经过"三关"。  相似文献   

7.
"编校合一"模式及其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的优势 关于"编校合一"的问题,编辑出版界内部讨论得比较多,探讨的侧重点多是"编校合一"模式的弊端及其改进措施,归纳起来大致是编辑加工稿件不认真、校对技能不熟练、不按校对规律去校对等问题.对于这一工作模式对编校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又不能过分关注于此.究竟是编校合一好,还是编校分离好,这不是由哪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定的,是否有利于提高编校出版质量才是某种工作模式优劣的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根据多年来的编辑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电脑广泛运用的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编校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使用WORD软件对中英双语稿件进行校对的方法.WORD软件在检查书稿英文部分的拼写时,漏检率接近于0,其英文词库能够实时更新且操作简便.不足之处是其检查中文稿件及大型英文稿件的能力较弱,且只能用于校对作者交来的WORD稿,无法在后续校样中使用.黑马软件具有出色的中文校对功能,但其英文拼写检查的漏检率在25%左右.因此,对于中英双语稿件,笔者建议先用黑马对中文部分进行校对,再用WORD对英文部分进行校对.  相似文献   

9.
校对人员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一样,在职业生涯中也会遇到"职业高原"现象.校对人员的"职业高原"现象会对图书的编校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组织管理者和校对人员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克服校对人员的"职业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校对管理的四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讨论现代校对管理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建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现代校对管理体系,是当代校对实践和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有如下缘由:"第一,当代校对主体日趋多元化,社外校对已经成为校对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校对主体多元和校对活动社外循环,传统的校对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建立并完善适应新情况的现代校对管理体系。"第二,当代编辑工作的重心已向策划转移,加之出版周期日益缩短,有的稿子编辑加工比较粗疏,造成原稿留错增多,校对环节补充和完善编辑工作的功能日益凸显,固守“对原稿负责”的传统校对管理理念,必然造…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脑的应用日益普及,激光照排取代原先的铅字排版,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电脑上“写作”,编辑运用电脑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由于“黑马文字校对、”“工智校对通”等校对软件的出现,不仅使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校对周期得以缩短,而且使校对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校对软件的出现,对校对人员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编辑校对"5 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06,18(6):431-432
从科技期刊的特点出发,根据编辑从事校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编辑在校对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时期网络化的采编工作高效快捷,对编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对工作没有了可参照的纸稿,校对的时间大为缩短,要求由照本宣科式"校异同"的"死校对"转变上升为更理性、更专业"校是非"的"活校对";另一方面,党报校对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具有对编辑工作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多种功能.因此,网络化之后的校对工作责任更大,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校,订正也,校对,即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订正偏差消除差错之义。古人称校对为“校雠”。雠者,仇也。视书籍中的错讹为寇仇,可见纠正错讹决心之—斑。报纸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15.
编辑改稿应该"一字不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荣 《编辑学报》2004,16(6):406-406
笔者校对时对一篇稿件引用的一条参考文献中"社鼠"一词引起质疑,因为笔者多年从事专业期刊的编辑工作,从未见过这一动物名称.为弄清事实,便查了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但未见该词的诠注,于是就认定是作者将"麝鼠"写成"社鼠"的笔误,当即毫不犹豫地将"社"改为"麝".可再为该文稿作全文通读时又对此字顿笔推敲:该文来稿是通过电子函件发过来的,不涉及手写体的笔误问题,加之该文作者又是做具体工作的专家,也不该有此疏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渗入各个行业领域,出版行业因此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编辑工作步入现代化,校对工作的模式与功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现代编辑工作中,校对工作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对工作开始由传统单一的校"异同"过渡到了校"是非".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结合,为校对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校对在编辑工作中的模式与作用,为提高校对工作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校对工作社会化的问题,时时有人提出,即把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交由社会上的"校对公司"完成,双方形成买卖契约关系,更便于管理.但依笔者所见,目前我们尚不具备使校对工作社会化的几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张好的报纸,不仅要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新颖别致的版面,还应具备一流的编校质量。新闻校对在报纸出版程序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江西日报社从事校对工作八年,我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既坚持校“异同”,又坚持校“是非”。 所谓校“异同”,即在校对过程中,把录入、编辑中的错字、别字、错词、错句、错标点等一一校正过来。一般校对工作中的“一校”主要就是进行这项工作,它强调以原稿为准,对原稿负责。重要的稿件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还要求两人“一唱一看”地校,以小样…  相似文献   

20.
在出版工作中,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质量.<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校对有两项任务:一是校异同,是对原稿的显真保值;二是校是非,是对原稿的纠错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