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本主从当前农村村庄建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求农村村庄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族特色村寨因其蕴含着多元价值备受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郴州、永州等区域瑶族特色村寨日常治理的田野调查,瑶族特色村落治理在传统民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产业培育与融合、村落振兴与善治、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传统建筑自然损毁加快、特色产业缺乏竞争力、活态文化保护不足、村民参与及民众话语不够、村落规划与开发丧失其本来特色等困境,制约着瑶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结构变迁等结构性要素,也跟民族特征逐渐弱化、家园遗产失落、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有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资本与民众之间发现平衡点,建构利益联接机制,活态保护瑶族特色村寨文化,在乡村多元治理中赋予民众更多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邢台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地域特征显著。科学的规划对于村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提高当地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村落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来看邢台市传统村落面临着村落面貌破坏严重、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方面问题,针对出现的情况提出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应以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为前提,明确保护重点、加强特色景观环境的保护、通过开展旅游业促进发展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沿岸村落生活中的诸多民俗现象表明 ,不能仅以“家族村落”的理念来认识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形态。虽然这一地区的小型聚落大多数是由同姓家户所组成 ,但是由若干相邻聚落中所有异姓家户组成的集体才是这里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在姻亲交往、土地制度、特殊职业和村庄对外势力等方面的传统习俗规范与文化心态 ,由于均牵涉到家庭之间的权益与地位关系 ,因而是我们掌握这一地区村落社会自治的情况时应当注意观察的事实对象。  相似文献   

5.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于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以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八一村“布袋状”村落形态、“金线提葫芦”传统轴线等空间格局特色,并针对村落现存问题,提出划定保护范围、控制视域视廊、整治村落水系、塑造景观节点、注入现代元素等五种主要保护方法,以实现对八一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是推进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皖南古村落作为村庄的一种特殊类型,人居环境建设应当以满足村民的居住生活需要为最高价值导向。环境友好、田园游憩、城镇依托、产业支撑等,是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的选择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人居环境模式构建,尚需要做到多管齐下、合力共进。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引领作用基础上,特色村落建设规划要适时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亦需要在多元管理主体沟通合作中,关注皖南古村落村民的权益诉求,激发他们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田间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安徽省北部地区农村村落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地区村落体育活动特征,旨在为皖北地区农村村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农村村落体育在村民对体育认知程度、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活动地点以及体育活动形式方面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特色;但总体上该地区村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方略,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以牺牲人文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高增长、高速度的建设,造成村庄的居住环境急剧恶化。本文针对村庄居住环境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合理整治村庄环境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豫中沟村民间信仰复苏后,形成了结构明显的圈层体系,村民通过对关帝的祭拜把集体仪式嵌入到村庄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仪式传达、规范与重申,人们感受到村庄共同体的存在,并产生出新的基层权威,形成了功能强大的结构体系。家庭、村落到村落之间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网络,这种信仰体系型塑着村庄中的公共的生活空间,构造村民的本体性价值,让人们延续着生命的意义感,并整合起村落共同体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出版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村落文化资源是无序的、散乱的,需要挖掘、整理、提炼和再创造。以出版为先导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目的是把村落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化,构筑权利保护屏障,让相关权益为村民所有,同时为壮大产业夯实制度基础。基于“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经验,对村落文化资源及其出版进行梳理,并阐释了以出版为先导发展产业的目的和意义,最后勾勒了村落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总结我国村庄合并主要内容、形式,分析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德州市合村并居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按照作业模式、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提出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和政策建议,期望对区域合村并居建设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管理从传统社会到转型期社会,其管理主体、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使村级组织不再是政权组织,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霍山县落儿岭村为例分析得出,农村社会管理有两方面途径:一个是切实贯彻村民自治制度,强化农村正式组织即村党委和村委会的管理;另一个是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即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一个强有力的农村正式组织需要从几个方面建立,即发展村级经济重塑农村正式组织的权威,村级社会管理需要精英治理,村级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其运作过程中,暴露出了制度虚设、功能退化等弊端,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强化村民的民主意识;化解村级债务,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对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楚雄昙华彝族聚居区,有一种独特的“双宅式”居住模式,韵味古朴的传统彝家村落与时尚典雅的现代楼阁式建筑并存。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居住格局。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活态的物化符号。不仅反映了昙华彝族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巨大适应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创新.从而达到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省各地的调研,发现农村在推进基层民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目前现状,要想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必须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大力推进"四个民主"。  相似文献   

18.
村务公开制度是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促进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可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确保村民对农村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村务公开有助于促进农村管理工作民主合法地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由于村务公开工作不完善,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一些甚至演变成恶性的暴力抗法事件。因此,如何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制度确立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成为农村内部权力结构的核心,是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同时,由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权力来源和制度规范不同,村两委的矛盾表现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因此,明确村两委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职责范畴,科学合理地实现村党支部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定位是当务之急。广西百色市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工作机制中的重要性,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创新党服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建构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