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是地市晚报的重要职责,也是《张家口晚报》定位于“咱老百姓自己的报纸”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如何做好民生方面的报道,如何为百姓提供一条反映诉求的渠道,如何找到一条快速解决民生难题的途径,如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进一步提高报纸影响力、公信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3.
民生报道关乎百姓的生活,那么,百姓这个“个体”就应当也必须成为报道的主体,一切的民生报道都应该围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来进行,并把他们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需要不需要、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让“以人为本”这条思想红线贯穿民生报道始终,就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沧州晚报》在落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这一办报思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正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期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如何作为?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专栏,黑龙江省《生活报》的“王帮办热线”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人本:为百姓办实事“王帮办热线”专栏曾得到省委书记的赞扬,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得到万千读者的认同,原因在哪儿?读者给了回答:“能给老百姓办事”。“王帮办热线”将自己定位为报道民生新闻,新闻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王帮办热线”就接听热线电话3.2万多个。专栏用语“有难事儿,找…  相似文献   

5.
姜平 《新闻前哨》2012,(8):23-24
湖北日报今年全新改扩版,半年下来,总评价应该是四个字:上下满意。上,主要是指党政干部;下,主要是指普通百姓。党政干部满意,主要是我们的报道宗旨始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普通百姓满意,主要是社长总编辑们带头、全体记者齐努力走基层,报道越来越贴近广大众生。社会新闻中心承担的是民生新闻。作为贴近百姓的内容之一,我们不敢说搞得好,只敢说从没放弃认真和努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民生新闻的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是通过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关注的事情体现的。事情并不在乎大小,关键在于指导性和服务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因此,在有关求医问药、社保医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生是一张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民生报道是一张报纸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几年“民生”版编辑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开“民生”版易,但办好“民生”版却难。要想将“民生”版办得贴近百姓,让读者击掌叫好,编辑记者必须全力投入,体恤民情,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新的焦点开始备受媒体的关注.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上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新闻的情感价值、娱乐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民生新闻新的看点.而这样的新闻文体也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就更需要具备亲和力,与观众交流,从中体现对受众的人文关怀与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9.
提起民生新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目前,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这里,百姓心声得以表达,我认为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受众,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为受众搭建起一个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疑难。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地市报,如何关注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生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关注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在新形势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何主动融人民生领域,档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务民生,是摆在全体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我们勾勒出的和谐社会建  相似文献   

14.
赵志刚 《新闻传播》2010,(5):132-132
近年来,各地报纸倡导民生新闻蔚然成风,开办的民生版面也遍地开花。说到民生版面,就不能不先说说民生新闻。简单的说,民生新闻就是“贴近老百姓”的新闻,民生新闻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实用、贴近、服务,同时起到拉近本报与读者距离的重要作用。而民生版面无疑也就是对这些民生新闻的强势推出和集中释放。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的开通了民生热线,有的定期推出“民生在线”等专题、专栏,还有的辟出专版来做民生新闻。但是,在关注民生问题的同时,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深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随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民众的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通过传媒来倾诉表达这种诉求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解决困难,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从传统意义上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科教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一般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社会新闻中提取出来的,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起民生新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目前,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每个台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这里,百姓心声得以表达,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受众,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为受众搭建起一个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辽宁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主要特征是民众视角、平民风格、关注底层民众;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关注民生状态;双向互动交流、党政工作的重点、社会的热点、百姓的呼声、媒体的责任,尽在其中。民生新闻的看点不仅仅只是社会上的一些奇闻异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反映民生疾苦;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将老百姓的想法及时地反映给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协助政府部门平息百姓的各种情绪,以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遂宁市各级档案部门密切联系档案工作实际,以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线,以构建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办法,使服务民生成为全市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