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曹操在《短歌行》中为了表达人生苦短背景下的贤才难求、王业未就的悲凉、慷慨的意绪,极富创意地运用“省句比兴”的方式,化用了《诗经》中的《郑风·子衿》和《小雅·鹿鸣》。遗憾的是,很多编者在编选《短歌行》的时候,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注解,仅仅是满足于指出其出处和化  相似文献   

2.
师:根据课下注释判断,这首诗采用的最典型的手法是什么?生:用典。师:几处用典的意图高度一致,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是什么?生:追求贤才。师:填写以下表格。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典出自哪里?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典指女子思念情人,这里指曹操对贤才的向往。师:请翻译。  相似文献   

3.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对贤士的劝勉。诗引《子衿》、咏《鹿鸣》等,表明曹操恳诚优礼群臣嘉宾,期望海内贤俊对自己平治天下有所指示,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相似文献   

4.
《短歌行》被称为曹操的代表作,诗歌表达了曹操渴望招贤进士的强烈愿望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其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应是抒写招纳贤才的重要句子,《教师教学用书》对两句诗的解释是,"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  相似文献   

5.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6.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杜康”历来各家注本都释为酒的代称.笔者近日研读曹操的作品,觉得这样解释值得商榷.本文拟略谈管见,就教于专家学者.为便于分析,兹录原文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  相似文献   

7.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8分) 1.《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于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发表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面人物是( ) A.张巡 张籍 雷万春 B.李翰 张巡 许远 C.张巡 许远 南霁云 D.许远 雷万春 南霁云 4.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A.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寓情于事 D.寓情于理 6.老舍《断魂枪》: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其修辞方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象征 7.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 ) A.《猎人笔记》 B.《散文诗集》 C.  相似文献   

9.
曹操的《短歌行·对酒》是建安元年在许都接待宾客时,主人与宾客在宴会上的酬唱之辞,并非曹操一人所写。此诗八句一组,第一个八句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宾客的唱辞,唱出了宾客的忧思之情。第二个八句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曹操的答辞。在“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曹操把自己思贤如渴的心情唱了出来。第三个八句从“明明如月,何时可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宝库。研读《诗经》,不难发现,今天流行于世的不少成语,就源出于这部经典。一种是直接从《诗经》中引用来的,比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王风·采葛》。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想像他所怀念的人在采葛、采萧、采艾。诗分三章,其中一章写道:“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现在被用来  相似文献   

11.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是诗,还是歌?回答自然是双重肯定的。是诗,也是歌,是歌行体的诗歌。这种回答似乎循环解释,又像绕口的文字游戏,但似乎也不能完全用无以做答故以滑头充塞来置评。因为至少它还示意有另外一种解读,说明了歌行是诗体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自《诗经》始历史上不少诗人便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思贤衷肠;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情怀;苏轼“明月儿时有,把酒问清天”的放旷胸襟;李清照“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闲愁……无处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月亮意象负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淌在墨客骚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大体蕴涵如下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15.
“氓”者,“民”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诗中“氓”字该作何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对“氓”字下注“民也”。这种解释沿袭至今。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冯班《钝吟杂录》云:“伶工所奏乐也,诗人所造诗也,诗乃乐之词耳。”诗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在文学史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远古时代的诗实际上都是歌曲,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一种东西。《诗经》中的作品也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故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公孟篇》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而且《诗经》中的作品因其配合音乐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如“风”诗是配合地方色彩的音乐,“雅”诗是配合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8.
<正> 曹孟德的乐府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一首,自古至今,誉为名篇,千百年来,交口相传,历时不衰。其实,有些看来是大家熟悉的东西,也未必不存在理解上的分歧。譬如这首诗的题旨,古今论者都认为是“渴望贤才”、“思念猛士”。清人陈沆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今人游国恩等人也说曹操以此“表现他爱才若渴的心情”(《中国文学史》),“抒发他思念贤才  相似文献   

19.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学习这四首诗,  相似文献   

20.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