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 ,再择业”的“权宜之计” ,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 ,“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 ;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种新的就业形式大大强化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但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许多困惑。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最青睐的行业与最需要人的行业之间有较大的错位,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错位的因素有很多,如高校专业设置、大学生心理预期等等,本文将针对错位背后的“潜规则”进行研究,希望能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就业难的表现 (一)就业方式变化 从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看,经历了两个时期,90年代前的国家统包配方式与90年代的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相结合方式,而且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已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择业方式就应运而生,取而代之。这种方式从其运行上看,就业选择更能反映大学毕业生的个体意愿,更倾向于一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但不容讳言,这种方式从其就业程序、就业选择、就业速度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经…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择业指导的观念更新王彪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大学毕业生就业亦正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换。在这新旧交替的重要时期,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级职能部门必须转变职能,既不能守着过去的“包...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约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8.
更新观念、做好大学生择业指导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王彪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上正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换,在这新旧交替的重要时期,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  相似文献   

9.
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转变以来,大学生择业和就业问题是各个高校和学生都不可回避的现实。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求职技巧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大量需求信息浪费,严重地影响并阻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从就业指导服务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左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专教育取消了毕业生包分配的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此同时近年来就业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形成了中专财会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的现象。为了在教学上迅速适应这种变化,了解新形势下中专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我们组织了对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了近两年的毕业生(99届和2000届)为对象,对毕业生的就业地区、职业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毕业生的去向1. 地区分布——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调查发现,财会…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众多的大学生已将择业与学业、论文并列为三大任务。他们有着怎样的择业心态呢? 国家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实行“双向选择”,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竞争机制。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走出“象牙塔”的竞争。如今,在一些新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如:全国推行的机构改革,普遍实行减  相似文献   

12.
新学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届大四同学又将面临求职择业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应届毕业生应如何面对就业呢?笔者以为,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是就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一、把握“就业行情” 所谓“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行情”。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人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自主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就业”,不是想到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  相似文献   

13.
浅议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刘春雁大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过去大学毕业生是不愁嫁的“皇帝女”,近年来,即使毕业在即,也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择业未有着落,一句话:就业难。一难在何处近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  相似文献   

14.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从社会、学校、毕业生自身几方面,详细分析导致目前音乐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目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方法。与此相配套,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指导、职业介绍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范围越来越广,择业的单位性质也越来越趋于外资、乡镇企业,或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方面的政策,不仅受到应届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近日,广西柳州市31所技职校的42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由该市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办的2000年柳州市技职校应届毕业生择业专场交流会。本次交流会进场的82个单位提供了1100多个岗位,其中商业服务类岗位达 853个,但是进场的毕业生却以财会、金融和技术类学生居多。在达成意向的 1820人中,有70%的人所选择的岗位与所学专业错位。从这次交流会情况看,在广开就业渠道的前提下,按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是解决技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柳州择业交流会表明按需求设专业是解决就业难的关键@李格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初探李光敏重庆交通学院1进行就业指导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原来实行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正在被“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且终将实行“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18.
要让毕业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能力、个性、特长、专业等基础上准确定位,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树立“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中医学、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等五个专业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从而找出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学生方面、就业对口及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情况、社会方面、学校层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教师从就业指导课程方面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他们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起的一些择业心理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认识和态度、大学生择业的现状、政府和社会的就业援助等方面展开调查,在进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需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政策的年代,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如今,伴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政策的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遵循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