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我导向学习及其与成人教育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导向学习孕育于成人教育,又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自我导向学习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奠定了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形成了成人学习的基本模式;澄清了成人学习认识上的误区,促进了成人学习研究的深化;推动了成人学习流派、学说的涌现和实践模式的建构。拓展理论基础、建构基本原理、加强课程领导和开发有效策略是自我导向学习在我国成人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是成人学习理论新进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自我导向学习的发展、定义、内涵及过程进行简要概述。之后论述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启示,提出了对成人教育教师有设计者、激励者、帮助者、促进者、引领者、研究者的多元角色期待,基于此种角色期待,成人教育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观念、注意个体差异、塑造自我导向的人格特质、熟悉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3.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是成人学习理论新进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自我导向学习的发展、定义、内涵及过程进行简要概述。之后论述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启示,提出了对成人教育教师有设计者、激励者、帮助者、促进者、引领者、研究者的多元角色期待,基于此种角色期待,成人教育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观念、注意个体差异、塑造自我导向的人格特质、熟悉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理论,是20世纪西方成人教育学界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诺尔斯关于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成人学习者研究、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及合同学习模式.诺尔斯提出成人学习者的六个基本特征:学习需要、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学习者的经验作用、学习准备、学习倾向和学习动机.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决定了成人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导向学习,合同学习是实现自我导向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学习的应然选择,是未来成人学习的主导方式.成人学习方式的变化,必将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基于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成人教育教师应重塑其教师角色:培养高自我导向学习者;传播、倡导成人学习文化;消除成人学习心理障碍;促进成人深层学习;创新成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以及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成人如何学习变为成人教育领域内的核心问题。自我导向学习作为成人学习理论新进展之一,是推动成人学习的重要力量。本文论述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和成人学习特征后,提出了成人学习者、教师和社会在培养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方面应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和成人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旭 《成人教育》2012,32(10):78-79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终身学习.自我导向学习是近年来成人教育领域发展成型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阐述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而从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建构的内涵中获取其对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有助于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实施,通过对学习需求及目标的认知来制定、执行学习计划,组织学习活动,推进学习进程,加强自我监管,有效自我评价等,从而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开展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培养成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有利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外部环境,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自我监管和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成人学习者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意识、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是终身教育时代与信息时代成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当前成人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开发一门旨在促进成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非学科性的自我导向学习课程,是推进成人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成人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素养的一种探索。本文对自我导向学习课程开发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证,从而确立课程的基本构架,以促进该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存艳 《函授教育》2003,7(6):42-44
近年来、成人教育日益得到关注。作为成人学习方式的自我导向学习亦被称为未来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本文介绍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探讨各哲学流派对自我导向学习的认识,以期能对当今的成人教育带来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讲,一般的网络恶搞并没有很多的恶意,往往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不良的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与规约。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出师表》是研究诸葛亮的重要材料。自清代开始,《后出师表》的真伪成了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有正反两种观点。综合20世纪以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搜集关于证明《后出师表》真伪的各种依据。针对同一个论争点,学界分别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分别列出不同论争点的正反两种观点,总结陈述并细致分析这些观点。最后根据不同的论争点如《后出师表》的出处问题、感情基调与用语问题、涉及的历史人物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后出师表》确实出自诸葛亮之手。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史研究是中国民族史与东北民族史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出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文章尽量全面回顾了2005-2010年间高句丽史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研究我国文学翻译家江枫有关雪莱诗的歌翻译作品,结合他的诗歌翻译标准及技巧,深入研讨了他在诗歌翻译中提出的"翻译诗歌,形似而后神似"思想,探索出其诗歌翻译作品中蕴涵的美学原则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媒介责任是一个内涵甚广且相当复杂的概念,是对作为整体的媒介对国家、民族、历史、人文应担负怎样的责任的系统探索。对媒介责任的探索,则是将媒介这一复杂变动的社会有机体,与诸多社会历史伦理道德重要因素进行价值碰撞的多元思考,这种思考也是培养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系统整体的媒介宏观意识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传媒表达中常出现孤立性、没有历史观、偏重感性缺乏社会背景的现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媒介责任教育缺失,对比美国大学展开的媒介伦理研究,我国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赋》和《咏史诗》上 ;另外也指出了其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 ,刘勰的批评有的地方有失偏颇或不甚深入。  相似文献   

19.
遑论人文对数学科学的反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对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对数学科学又具有反哺的作用。本文的撰写目的是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数学科学的发展、教学和研究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ls of late 19th century Schools of Design (Art) as exemplified by the first municipal School of Art (Margaret Street, Birmingham) and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of specialist teachers of Art and Design. A recurrent theme is the paradox of objective, measurable standards, pitted against notions of subjective independent learning, individual relevance and choice. Consistent with other papers from this author, the thrust of the perspective is question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an examination–dominated agenda and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tion, creative risk taking and forms of supported, purposeful play. Continuing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drawing in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