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文坛的著名的多栖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理念指导着他的散文创作,对台湾文坛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散文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试图从其散文创作理念出发,探讨余光中独特的散文理论、对台湾散文的创新以及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壮族作家吕立易的杂文、散文和小说创作特征.吕立易的作品贴近生活,能扣合着时代的脉搏,并见出思考的严肃和发掘的独到.特别是其散文和小说创作,在对壮族人民现时生活的把握上,既表现了时代巨变给特定民族带来的种种冲击,又反映了传统因袭对特定民族的精神羁绊,并以现代意识对其深层文化心理的共能性嬗变进行烛照.体现了作者对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民族历史进程进行更高层次内在把握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周涛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及散文创作思想对当今的文坛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其散文的可贵与可惜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其可贵之处主要从诗化散文、边疆散文、文化散文、气势散文和自由散文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概括了周涛散文的主要特点;可惜之处主要分析周涛散文的不足,这对周涛的文学创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散文出现于当代散文陷入发展困境之时.他创作的文化散文开拓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他以对知识分子人格和良知的探究参与了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但余秋雨也面临着散文创作的危机和如何突围而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现实进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理性探索精神。结合时代政治、文化的需要反思人文精神的内蕴以及散文内在形式、语言的革新,是梁衡散文理性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而使他的作品在表述视角上具有浓郁的文化生态意味,并且由此带来的作品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也很独特。本文从理论视野出发对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进行宏观读解,对其创作内在变化,理性探索的意义及理论启示等方面给予了概括性揭示。  相似文献   

8.
市民人生的女性言说──再论苏青散文品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苏青的散文创作独树一帜.她以鲜明的性别意识,以个体生活为蓝本,创作了带有纪实特征的小品散文.作家世俗生活写真、解放了的新女性生活观照与剖析、市民阶层生存智慧的展露抒写是其主要内容.它们以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和市民文化品格及贯穿其间的“分娩式痛苦”而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云南本土作家杨杨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一直秉持真诚务实的文学理念,擅长把文化学养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在散文与小说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是“新散文”写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散文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体探索意识;而魔性与诗性融合的小说创作着力于发掘人性的深层因素,真诚地呼唤人间的真善美。杨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域出发,善于发现与填补空白,他扎根滇南大地,建立了个人的文学坐标体系,其作品地域文化特征十分明显,为当代云南文坛所瞩目,也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10.
在年轻一代江南散文作家中,车前子的散文成为江南文化,尤其是江南文人文化很好的载体,而他在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怀旧气息,和他的笔法采取的“斜”姿,使得他的散文显得风格独特。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车前子以诗歌创作走上文坛,而散文创作却是其文化个性的最终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11.
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它的移民性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分析了海南地域文化对海南乡土散文创作的影响及乡土散文中地域文化体现,从而说明了海南乡土散文创作与海南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散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繁荣"的主潮现象.本文试图对"文化散文"创作思潮的特征进行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散文概念的提出 中国的散文创作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的,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人们在阅读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从鲁迅、瞿秋白,到郭沫若、茅盾、巴金、周扬,散文创作者以极大的热情,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现代人更多地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对散文创作的束缚,一些作家的散文作品呈现出小家碧玉、风花雪夜、纠缠于个人心灵鸡汤的扭捏流露的迹象,散文创作的通道越来越窄。大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文坛上曾经掀起一个波浪壮阔、蔚为可观的“文化寻‘根”’热潮,一些以写小说和诗歌而闻名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以反思批判、张扬个性,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特点,而散文创作在这一时期则表现的平稳、凝重、缓慢,散文作家没有赶上“文化寻‘根”’热,但是,在小说、诗歌中的文化热消歇之后,于八十年代后期却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从本体论逻辑结构上来说,文化诗性是散文文本的根基,更是诗性散文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多重内涵中对"还乡文化"的体认,使散文中的乡土叙述具备了一种与其他文化经验十分不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厉彦林沂蒙乡土题材散文从乡情、亲情和真情三个方面叙写了作家的乡土记忆,这种记忆凸显出的文化诗性品格,正是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家创作,而在近年来中高考试卷中常常被当作阅读范本的根源所在。对文化诗性品格的弘扬与坚守使厉彦林的乡土书写有效祛除了当下散文创作中的一种庸俗化倾向,从而呈现出一种深广的精神探寻力度与厚重的文化传统积淀,并最终形成了当下散文阅读视野上的"厉彦林现象"。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散文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故世纪之交散文创作的特点和脉络对研究新世纪散文创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新散文关注的主要内容:一般人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情绪;新散文关注的主题:个体情趣和主体精神;新散文关注的创作方向: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及文化探索三个方面探讨了世纪末散文创作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审美理想主义与乡村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创作,必得要糅入“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和发掘文艺新人,繁荣文化创作事业,作家天地杂志社特举办“黄山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征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小说、书法、剪纸、绘画、摄影等作品均可参赛。为鼓励作者参赛,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健将的朱自清从书斋走向民众走向民主斗争前列的人生之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艰难历程;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本文论述了朱自清的散文世界:散文创作的分期、风格、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畅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涵容文化见长。鲜明的审美特点、浓厚的文学性、深刘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