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了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自2002年以来,持续开展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的地质矿产研究。依托“三江一湄公河成矿带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老挝北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老挝一越南长山成矿带成矿规律与靶区优选研究”、“东南亚成矿带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东特提斯地区重要矿区产出环境、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分析”、“老挝万象省赛宋文县爬山矿区铁矿勘查”、“老挝8、9、14号矿权区金多金属矿普查”等项目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地质机构开展了研究合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非克拉通地盾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结合对利比里亚邦矿的地质勘探工作及前期勘探资料,从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三方面分析了利比里亚BIF型铁矿的成因;结合利比里亚邦矿的航磁异常,提出了该区域的远景资源区。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多宝山外围地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高精度磁法测量、相位激电测量、土壤测量等多种方法,查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物化探综合异常后,进行系统矿产检查,发现了孟德河金矿,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找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面收集南西华山地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及成果资料,运用新的成矿理论,筛选找矿靶区。开展1:2.5万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释,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等工作,缩小找矿靶区,筛选主要异常开展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进行进一步解释。对调查区内已知铜、金等多金属矿点进行评价,对新发现的矿致异常及矿化有利地段进行检查评价;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全面评价调查区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精度磁法勘探应用,研究集安大青沟区的地质现象及地质体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基础地质工作,在磁异常上实施工程验证,成功发现铁矿床的实例,并总结该区铁矿成矿规律,为今后物探地质综合找矿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首钢地质勘查院地质研究所汤绍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的“河北省迁安县首钢迁安铁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号200513001)被批准列入“2005年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计划”。该项目野外工作时间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河北省迁安县首钢迁安铁矿二马和杏山两个勘查区共完成地表钻探42个孔3729195m及其他相应地质、物探、水工和测量等工作,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43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8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陈毓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专家,他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至1998年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八五”期间组织地矿系统第二轮区域成矿规划工作;1999~2004年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系统研究总结全国区域成矿规律。陈毓川院士为我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该矿床已经工程验证为一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勘查工作始于1999年,经历了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万土壤测量与同比例尺地质简测、激电中梯测量多个勘查阶段,经过优选物化探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确定找矿靶区,经过槽探、钻探工程揭露验证,发现了钼、铜、铅、锌、金等矿化体和工业矿体。成为以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一带综合方法找矿”系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度地质勘查招标项目。项目以发现具有大型、超大型远景的矿床为目标,注重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为自治区矿产勘查提供后备基地,全面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区内已有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以及其他相关地质资料,开展1:50000地球化学测量、1:50000矿产地质调查,在了解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工作区,利用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等手段,配合地表槽井探工程揭露,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对物化探异常做出找矿远景评价,圈定找矿靶区,选择成矿最有利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提出矿产普查基地。  相似文献   

10.
在马家铺子铁矿勘查中应用1:5000地面高精度磁法勘探,并在异常区进行了1:1000精测剖面测量。通过论述磁异常特征,并结合工区地质情况,对所得的磁异常进行定性研究及定量计算,在磁异常有利部位实施工程验证,成功发现了铁矿床,证明了磁法勘探在寻找磁铁矿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1979-1983年度在本区开展的1:1万地面磁测资料为基础,对磁测数据进行多项处理。根据矽卡岩铁矿成矿规律和理论,并参考其他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对安林地区地质构造、岩浆岩、矿产分布与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铁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曹四夭钼矿床是在华北陆块北缘新发现的矿床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交通便利的超大型隐伏钼矿床,也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继河南省汝阳县东沟钼矿、新疆哈密市东戈壁钼矿之后发现的又一个超大型钼矿。2007—2009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承担了“内蒙古兴和县浑源窑等4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通过1:5万面积性工作圈出了曹四夭以钨钼为主的综合异常,在异常中心部位发现了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并发现有相应的地磁似环状异常场和遥感环状构造,认为矿致异常可能性大,随后对曹四夭综合异常进行了异常查证和矿产检查。地、物、化、遥综合找矿信息显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作为重点找矿靶区,于2009年提交了曹四夭钼矿预查立项申请书,并通过了立项论证。  相似文献   

13.
都兰达日沟脑矿区勘察程度低,为了查明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磁异常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判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体特征及判断磁性体及矿体的大小、产状、埋深得出:1矿区内岩浆活动与断裂发育,具有优越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磁铁矿体都属岩浆型,铁矿多产于中基性岩体接触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内;2矿区内岩石与磁铁矿磁性差异大,具备用磁测手段寻找磁铁矿地球物理前提。  相似文献   

14.
“广西成矿规律及勘查部署研究汇总报告”是2010、2011年度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工程专题研究类“钦杭成矿带广西段整装勘查部署选区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项目、“南岭成矿带广西段整装勘查部署选区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项目和“广西地质找矿战略行动总体方案编制”项目下属“科技支撑”课题等成果报告的综合集成。该项成果是在广西国土资源专家田凤鸣领衔的专家组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韦昌山研究员带领相关研究群体历经四年多时间完成的。项目组通过总结主要类型矿床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逐渐完善勘查区构造-蚀变调查方法,构建了预测区优选指标组合,提出整装勘查部署选区方案,评估与对比了各年度部署的勘查找矿成效,为修编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及2014年后续年度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总结兴安盟境内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优选出四个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成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黄金辉  王海  张皓 《内江科技》2012,(1):96+116
高精度磁测法是铁矿勘查中经常用到的一类方法。本文介绍了四川某地区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手段检查已知矿点和物探异常,圈定异常区范围以及铁矿外围可能存在的隐伏资源,并对潜力评价预测区和新圈定的找矿区给予借鉴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是“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的子项目(项目编号:基[2009]01-12-14)。以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为主,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协作参与,于2009年开始,2014年初圆满完成。项目以新理论为指导,在重点调研和综合研究区内近三十年来地调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提高。地质志书内容共分9篇45章,系列图件有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50万地质图,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100万地质构造图、岩浆岩地质图、变质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航磁△T等值线平面图等,建立了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实现地质调查资源共享、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服务创建了重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磁综合方法,在某铁矿资源远景调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圈定ΔT平面异常18处,圈定ΔT剖面异常9处,布格重力Δg测量平面图上圈定局部异常5处。属于重、磁同源的双高(重力高、磁力高)异常5处。通过在矿区开展布格重力Δg和地磁ΔT测量,圈定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达到了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和靶区,为铁矿调查提供进一步工作依据,并最终确定矿床数和资源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利用多参数综合方法,加上必要的数据处理手段,可以起到信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减少物探多解性,提高定性、定量解释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矿预测区优选实质是在研究或阐明成矿控制因素和认定成矿预测区的基础上,应用经验的、数学的或计算机方法求得成矿预测区发现矿床可能性大小的排列次序,为地质找矿的决策提供最佳方案,属资源评价工作中的新内容。显然,它与地质数据处理方法、预测评价方法有一定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与信息论的基本概念有关。从这一特点出发,本文将叙述与成矿信息有关的基本概念及成矿预测区优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由浅部找矿向深部找矿方向发展,找矿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就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而言,需要研发指标类型丰富、成矿信息量大的新方法以适应地质找矿工作的现实需求。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主持承担的“铜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研究”项目于2011年开始实施,历时三年。该项目是在以往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基础上立项实施的,围绕深部矿体预测地球化学勘查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两项核心任务目标,开展了典型试验矿床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研究,系统筛选并明确了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及其指示作用,充分展现了成矿系统中存在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总结概况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应用基础理论;在控矿地球化学环境条件研究基础上,揭示元素富集贫化机制,以判别和展示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运移方向为重点,提出了深部矿体预测方法;利用MAPGIS软件平台,实现了三维异常结构模型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