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意义理论的视角看,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是观的超越证实的。反实在论采取了两个策略对实在论发难: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为此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该反驳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它假定的前提仍需要论证,但它从语言分析入手探究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哲学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术语有所指称是科学实在论的一个基本信条,它和"述谓问题"一起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基础。然而,反实在论者怀疑乃至否定理论术语能够指称"客观实在"的可能性,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当然,第三个版首本先回避,然后又面对)指称问题而肯定理论真理性的"结构实在论"发展起来,并被认为是捍卫科学实在论的最好途径。通过对结构实在论三个版本的分析,即认识版本、本体版本和知识论版本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结构实在论的三个版本之间对待理论术语是否存在指称的态度是不同的,即认识版本"悬置"了理论术语的指称是否存在的问题;本体版本"否定"了理论术语有所指称的问题;而知识论版本是肯定理论术语有所指称。  相似文献   

3.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或逻辑真理本身是否需要辩护等问题上存在着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观。逻辑的实在论观点能说明逻辑真理的客观性、普适性和认识论价值 ,但需要精致化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作为数学中基础问题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不绝于耳,历久弥新。它直接关系到数学是否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真理性。通过系统梳理数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基本观点及争论焦点,可以发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下,扬弃争论双方的理论内涵,才能正确看待争论的意义,并实现对数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科学、全面评判。  相似文献   

5.
围绕道德的普遍客观性问题,当代西方哲学家们的各种不同观点引发了当代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在反实在论的论战。论战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普遍客观的道德原则?如何解释当代西方的道德现状?虽然实在论观点拥有广大的支持者,但反实在论的看法同样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赞同者。综合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一种“无道德的”伦理学正在西方兴起。  相似文献   

6.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进路,该认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恰当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 论点是"无奇迹论证"和"悲观元归纳",这两种理论背道而驰,最终分别指向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沃勒尔引入了结构实在论,沃勒尔的结构实在论是认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在沃拉尔的基础上,雷迪曼引入了本体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这两个版本都是依据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文章基于规范场论的对称群讨论结构实在论,并指出量子场论的幺正不等价表示和结构实在论的辩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用语义方式表述的两种不同形态的非实在论,当中涉及"真"、"假"、"指称"、"真值条件"这样的语义概念.布高西昂认为,针对真值条件内容概念的错误论和非事实论是内在地不一致的,从而可以先验地予以拒绝.本文详细分析布高西昂的论证,揭示其论证的缺陷,以及分析布高西昂与其批评者达维特之间的争议,消除他们对用于表述非实在论的语义概念的误解,尝试为真值条件内容非实在论给出一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Kay Bussey 《Child development》1999,70(6):1338-134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from three age groups (4, 8, and 11 years of age; N = 72) to categoriz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ntionally false and true statements as lies and truths, and also measured their evaluation of such statemen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older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categorize false statements as lies and true statements as truths than were the 4-year-olds. All children evaluated telling lies as worse than telling truths. Antisocial lies were rated as the most serious lie type and "white lies" as the least serious. Anticipated regulatory control was more advanced for the 8- and 11-year-olds, who expected both self-approval for truth-telling and self-disapproval for lying for two of the three truth and lie types; the younger children did not anticipate greater self-approval for truth-telling and self-disapproval for lying for any of the truth and lie types.  相似文献   

12.
13.
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从认识论角度人类如何才能达到对“真”的认知?“真”与“境界”又有何内在关联?王国维认为,人类一方面受欲望的束缚,另一方面过分地依赖理性认识,因而不能充分认知世界。对“真”的认知,其一,需要在“无我之境”中“物我两忘”;其二,需要“闭肉眼而开天眼”、澄怀味象。二者统一于艺术境界,只有在艺术境界中摆脱欲望的束缚、培养感性直觉的心灵,方可“探其本”、认识“宇宙人生之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15.
真理是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始终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清理和探讨。传统的观点认为,真理的本质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但是两者谁符合谁和怎样符合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结果。笔者认为,在真理的本质问题上,只所以出现这些纷争.因为没有找到真理发生的原始根源和存在的基础。真理是和此在的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此在的生存过程中,揭示真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奥斯汀认为,陈述与世界之间的符合关系是一种约定的符合关系。如果某个陈述实际上所指示的历史事态,与用于做出该陈述的语句所描述的事态类型足够相像,该陈述就可以被看作是真的。奥斯汀的这种约定的真理符合论是一种弱化的、精致化的符合论,它避免了传统符合论的模糊性,又避免了强符合论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是一种正在推广施行的新型审计业务。它与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是目标不同的两种鉴证业务,但都涉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和考虑,它们关注与考虑的侧重点有何不同?针对同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如何整合进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预设往往是以句子形式来探讨命题间的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然而,在自然语言中它更是个语用问题,话语的意义要受到语境的制约、言语活动参与者互动关系的限制。因此,预设依赖于语境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李煜词时,特别强调它表达了真性情,有赤子之心。我们将从王国维的评论切入,具体论述以下三点:1、李煜为人之真。2、其词表达内容之真:后主常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入词,因而由于前后生活状况的反差,其词在内容上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它们又共同具有“情真”这一特色: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时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写亡国之痛更是血泪至情。3、其词的艺术特色也透出“真”的风采。是以,王国维得出的“真”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需要不断反思,反思自我和他者的距离,反思学科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大众传播、文化变迁在一个人口较少民族中如何带动整个社会变迁?地方知识在这样的变迁中如何应对?甚至于地方知识何去何从?在这样的思索中需要重新定位地方知识的价值,地方知识面对现代社会变迁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认识到地方知识自身存续的价值,它一定会随着社会变迁展示出新的面孔.从这个意义来说地方知识必须变迁!很多情况下,学校教育阻断了地方知识自我选择和自我更新的链条,大众传播的主导声音掩盖了地方知识自身存在的真实价值,社区固有的地方知识在文化变迁的浪潮中随着社会变迁的历程渐行渐远,这些就是本文简评的两部关于裕固族的民族志展示给我们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