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了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参加2003-2004赛季ISU速度滑冰赛事中取得的成 绩,并加以简要综合分析,认为整体水平有所上升,短距离项目具备一定优势,中长距离项目与 世界高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2003年美国盐湖城世界杯短距高速滑赛新增了100m速滑比赛,对于我国短距离速滑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对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王曼利、于凤桐在500m速滑比赛中前100m成绩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短距离速滑运动员有望在世界杯新增的100m速滑项目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着重阐明了速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如何更好地进行身体训练,旨在为速滑运动员取得更优异成绩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滑行新技术与旧技术(采用旧式冰刀)的运动学指标对比分析,总结出直道滑行新技术运动学特征,为提高中国速度滑冰运动成绩及探索适应新技术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重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速滑项目成绩的滑坡,提出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重要性,指出其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应引起重视。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根据训练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发展各项运动素质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十冬会速滑运动员的成绩分析,既总结了黑龙江省速滑项目近年来的发展,又对“十运周期”未来几年项目的发展形势做了分析,展望了十运会黑龙江省速滑项目的成绩和前景,并从分析十冬会暴露出来的问题入手,提出速滑项目尽快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作为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能水平对训练水平的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后体能恢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相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陆冰结合的着眼点与主要目标,对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进行理论厘清,旨在为我国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教练员备战下一阶段的比赛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选材,对确定其未来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学特征、项目组成和技术特征以及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认为家族调查、体格检查、发育程度检查是实施选材的基础方法,并从年龄与发育程度、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技能基础、心理因素等几个方面提出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和标准,以期为速度滑冰教练员实施科学选材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