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上/下表时结构是汉语表达时间观念的一种常见形式。上/下表时结构有两种不同形式,依照上/下空间关系所选择的共点参照和互为参照,上/下表时结构具有的同样的参照形式,两种上/下表时结构在参照时上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在表义形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单谓语句中,自然地以说话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语境,“着”有表“已然”的绝对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着”中的“着”有表“同时”的相对时功能,在谓语位置上,“着”呈“绝对时”功能。“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用,而和“着”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过去时”、“进行时”及非限定性小句“V+ing”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汉语的“着”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3.
一、结构 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结构是:助动词had+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分两种:规则变化的在词尾加ed,和过去式的变化规律相同;不规则变化的要参照不规则动词表单独记忆。例如: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古汉语表时结构的类型和语法作用:就有无形态标志看分为有形态标志和无形态标志;表时结构的语法作用如同时间名词或表示时间的副词在句中充当各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5.
时距认知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是影响时距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时距估计和时距辨别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有关年龄差异研究的回顾,发现虽然相关的研究结果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年老被试在时距加工的准确性和变异性上与年轻被试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时距长度、任务不同,内部时钟频率、注意和记忆都可能导致时距认知上的年龄差异。现代脑成像技术可为研究时距认知年龄差异的机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7.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8.
空时分组码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本质特征。给出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正交空时分组码瞬时接收信噪比的一般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正交空时分组码在M—PSK和M—OAM调制下误符号率的闭式表达式,并给出数值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空时分组码是一种适于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域转化。  相似文献   

10.
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1.名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A的前半部分必须是基数词,二是后半部分是表度量和计算时间长短的单位量词。2.副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定时时间副词不能投射到该句式当中,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投射具有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是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单一制和联邦制是当今世界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其中,中国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更是独具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英汉两种名词短语距离象似性的对比,探讨不同句法结构下两种名词短语具有的某些概念结构方面的共性。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种名词短语虽然在形式上具有重大差异,在概念距离上却存在许多共性,反映出两种语言的共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类时间隔和类空间隔中一起刑事案件判决的分析,阐明以下两个问题:1.选择不同的惯性系是否会破坏事物原来的因果关系;2.惯性系的选择是否改变两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序列.  相似文献   

15.
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1.名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A的前半部分必须是基数词,二是后半部分是表度量和计算时间长短的单位量词.2.副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定时时间副词不能投射到该句式当中,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投射具有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6.
语气助词“时”在《三遂平妖传》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参照甘肃天水方言,分析发现该词或用在“看”等表示行为的单音节动词后.表示一种尝试语气;或用于句末表示假设语气,其形式有“若……时”,“……时”。  相似文献   

17.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城转化。  相似文献   

18.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的时间认知取决于包含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已有研究不能有效地考察不同性格类型的被试在时距估计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75名A/B型性格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估计法与产生法探讨了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估计法3种时距长度条件下,A型者比B型者估计的时间更长,差异达到边缘显著;(2)在产生法2种时距长度条件下,性别与性格类型的交互作用呈边缘显著,A型女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B型男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3)在被试可以自由操纵的休息时间环节上,A型性格者的休息时间显著长于B型性格者。表明A/B型性格特征对时距估计具有影响,而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X来"和"X把"是普通话中常用的约量结构。对"X来"和"X把"在语表形式、语义内涵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两种约量结构准入量词和数词的类型;确定语言事实及标志词是判断足量或欠量的依据;语用上两者具有南北地域差异,且因语表和语义的不同致使两者具有不可相互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具有拟象性。汉语时量补语在谓宾结构中的位置形式有“V+O+时量补语(+了)”和“V(+了)+时量补语+O”两种,这是由于谓宾结构所表示的动作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瞬时性动作,一种是持续性动作。性质为持续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为“V(+了)+时量补语+O”,即时量处在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开始点和动作结束点之间;性质为瞬时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形式为“V+O+时量补语(+了)”,即时量处在整个谓宾之后,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发生后。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语法特点也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