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在计算和仿真共基-共射反馈放大器的开、闭环源互阻增益满足反馈放大器中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EWB软件和MATLAB对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做出了组合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两者关系曲线相同.开闭环的截止频率之比是反馈放大器的反馈深度,满足单极点条件,说明反馈放大器可视为单极点电路.时间常数开路法的结果表明,具有密勒倍增效应的共射集电结电容形成的极点,时间常数很大,决定了整个电路的上限频率.同时各电容的闭环上限频率都较开环拓展了同一倍数,是源互阻增益下降的倍数,说明增益带宽积保持不变.这种借助分析电路各极点频率,进而获得整体频率特性的方法,为讨论多极点系统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源光网络(PON)设计了10 Gbit/s的突发模式前置放大器. 为了获取大动态范围和快速响应,电路采用DC耦合结构,并设计了一种反馈型峰值检测单元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与阈值提取功能. 利用调节型共源共栅(RGC)结构的输入级单元减小了电路的输入电阻,使得包括光检测器电容在内的大寄生电容与电路的主极点相隔离,从而提高了带宽. 该前置放大器采用低成本的0.13 μm CMOS工艺实现,芯片面积为425μm×475μm,总功耗为23.4mW. 测试结果表明,电路的工作速率范围在1.25 ~10.312 5Gbit/s,可提供64.0 dBΩ的高跨阻增益与54. 6 dBΩ的低跨阻增益,输入动态范围大于22.9 dB. 等效输入噪声电流为23.4 pA/Hz1/2. 该放大器可满足10G-EPON与XG-PON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0.18μm CMOS工艺,采用共源共栅源极电感负反馈结构,设计了一个针对蓝牙接收机应用的2.4GHz低噪声放大器(LNA)电路.分析了电路的主要性能,包括阻抗匹配、噪声、增益与线性度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在5.4mW功耗下功率增益为18.4dB,噪声系数为1.935dB,1dB压缩点为-14dBm.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介绍了Proteus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重要应用电路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433MHz低功耗CMOS LNA的噪声优化与实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8μm SMIC数模混合与射频(RF)CMOS工艺实现了一个应用于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接收机的433 MHz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电路通过调节源级反馈电感和在LNA输入晶体管上并联电容的方法实现了最优的噪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NA在431 MHz处的噪声系数为2.4 dB,S21=16 dB,S11=-11 dB,S22=-9 dB,反向隔离度大于35 dB.测量的1-dB压缩点(P1dB)和输入三阶交调(ⅡP3)分别为-13dBm和-3 dBm.芯片面积为0.55 mm×1.2 mm,在1.8 V供电时整个电路功耗仅4 mW.  相似文献   

6.
借助EWB软件中的受控源模型,构建了共集-共基组合放大电路的高频简化等效电路,直接启动仿真后得源电压增益、幅频特性、截止频率,与s域建立节点电压方程,运行MATLAB后的结果完全一致.利用MATLAB编程的便捷性,分别绘制了源电压增益的幅度与共集、共基组态集电结电容间的关系曲线,得到共基组态的结电容对频响影响更大的结论;对容抗取极限,比较了共集、共基和组合电路的幅频特性,验证了多级放大器的截止频率与各级截止频率间的关系式,为分析各种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的交流、直流信号共存给初学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图解分析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有助于理解交流、直流共存,静态和动态,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等一系列概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以增强型MOSFET构成的共源放大电路为例,从直流通路到交流通路、从静态图解法到动态图解法、从线性放大到非线性失真,循序渐进、逐步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节点电流法推导出的电路行列式对复合反馈式单级共射放大电路进行分析 ,得出应用于这一电路的反馈系数、输入电阻、频带宽度和电压增益的表示式 .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阻抗的估算为例,用实验与计算对比的方式通过改变不同负载条件来说明共射极放大电路采用小信号等效法估算的误差与外部条件对其影响,从而探索小信号等效法使用的条件范围,并从理论上分析误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电子电路中,共阻抗干扰对电路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在PCB电路设计中,尤其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防止地线的共阻抗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共阻抗干扰形式的分析,详细介绍一点接地在电子电路中,特别是在高频电路中对共阻抗干扰的抑制作用,以及采用一点接地防止共阻抗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PCB板内地线布局的主要形式和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电子器件,由独立源和电阻等工件组成的模型已远远不能反应这些器件工作时的性能,因此我们引入受控源这一理想器件模型.现在,受控源模型在电路理论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现行大多数电路教材中第一章就引入受控源模型的概念,而且含受控源电路分析贯穿全书,有关分析、计算含受控源电路的问题已成为电路教学中的重要和难点,成为电工学热点问题,在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很多教师中,对受控源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将受控源当作独立源可以单独作用于电路,另一种是将受控源作为负载处理,不能单独作用于电路,通过论证我认为,这是可合二为一的,这是受控源的特性.即受控源具有电源和负载的重特性,它即有别于独立源亦有别于一般负载,即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表现电源特性,另外一些情况它又表现负载特性.因此,正确认识受控源的电特性对我们电路理论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共集放大电路输出波形,确定其非线性失真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针对具体电路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是"电子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学习放大电路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将启发性教学方法应用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中,将共射放大电路的多种组态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对比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本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准电压源是集成电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单元,在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以及各种无线通信产品中,基准电压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电路的性能和精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基准电压源的性能好坏就是整个电路性能的好坏。而衡量基准电压源性能好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温度系数,温度系数越低则性能越好。文中主要介绍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类基准电压源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得出结论只有带隙基准电压源所需工作电压低,制作工艺不复杂,最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5.
就某些参数等效的问题,讨论了电压源电路和电流源电路之间的全参数相互等效变换,分别对电压源电路和电流源电路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这两种电路全参数相互等效变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讨论一款基于SiGe BiCMOS工艺工作速率为10 Gb/s激光驱动芯片的设计.该激光驱动芯片包括输入缓冲、驱动放大电路和输出级电路3个部分.输入缓冲、驱动放大电路采用电流模电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放大的能力.输出级电路结构采用新型的MOS-HBT共源共栅结构可以降低米勒效应减小输入电容,从而使激光驱动芯片工作在10 Gb/s时也能达到良好的性能.主电路电源电压为3.3 V,输出级电路供电电压为5.5 V,确保激光器有足够的电压摆幅.芯片总面积(包括焊盘)为600μm×800μm,,测试表明当输入10 Gb/s的非归零随机码,输出级电源电压为5.5 V时,电路总功耗为660 mw,在50 Ω负载上可以提供3 V的驱动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为60mA).测试眼图清晰,可以很好地满足SDH STM64/SONNET OC192和10 Gb/s以太网的模板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子仪器共地常出现的测量错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数电子仪器的负极(屏蔽线)是接地的,在电路的测量中,当多台共地仪器同时使用时,很多人常常忽视仪器的共地问题,很容易造成测量错误甚至损坏电路和仪器仪表。本文用实例说明仪器共地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了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指出了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一种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的简便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把电路中的受控源视为独立源,因此具有简化计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作者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放大电路”一章中“采用自举电路能使共集电路的输入电阻进一步提高”这个难点上,运用等效电路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的具嵦褰馕龉獭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节点法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给出了应用节点分析法处理受控源电路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