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代山陕商人在河南经营商业活动的同时在豫省各区域兴建了诸多联谊和活动场所——山陕会馆,这些建筑在随着山陕商人经济活动而遍及河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在建筑模式上表现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现存碑刻19幢,将其分类并探讨其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活动以及清代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乾嘉年间,山陕商人在广西南宁建立会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商业活动。几经起伏,至民国时期,该会馆在广西银行总经理范椿年等人的主持下重修。《重修秦晋书院碑记》不仅展现了山陕商人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也是体现其在近代广西市场中作用的一个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5.
乾嘉年间,山陕商人在广西南宁建立会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商业活动。几经起伏,至民国时期,该会馆在广西银行总经理范椿年等人的主持下重修。《重修秦晋书院碑记》不仅展现了山陕商人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也是体现其在近代广西市场中作用的一个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6.
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前,青海的“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客商经营,其中尤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等商号都有二百几十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传说”。乾隆初年(一七四○年前后),山西、陕西商人进入青海地区经商,光绪初年,他们在青海商业贸易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颇有名气的“山陕商帮”,并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在西宁首建“山陕会馆”。从此以后,山陕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青海地区各主要州县。他们的商业活动在解放以前的青海地区很有影响。本文拟就对“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其在青海近代历史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山陕会馆是山陕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本文以关公为主,兼谈药王和马王三位神,分析山陕会馆中的神崇拜现象,认为神崇拜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是企业精神在企业制度上的体现,它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方面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我国企业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究完善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商业史学会、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财贸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史学会第二届年会”去年10月底在安徽师大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就中国商业史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有关商帮的研究和讨论,是本届年会的主题之一.部分代表对明清活跃于流通领域的几个著名商帮,如山陕商、徽商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考察.张学君《论清代四川的山陕商资本》一文,对清代山陕商及其资本的形成、积累途径、经营观念和方式,与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他认为:山陕商人在四川商业中占据相当大的势力.它的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主要通过借贷、典当及大宗土特产(井盐、夏布、茶叶等)贩运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近年来,对于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包括徽商在内的徽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文章从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晋商、徽商账簿的会计分析,对晋商、徽商的资本组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上在保定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晋商是保定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旅保晋商在保定工商业格局中的雄厚地位可以通过保定商会档案中显示出来的保定商会领导群体的籍贯构成和各同业公会代表构成来窥见一斑.在一段时间内晋商几乎掌控了保定商业核心——金融业和粮油业,这彰显了旅保晋商在保定的强大实力.保定商会及同业公会的人事构成可以看做是旅保晋商优势的全面外化——即表征于在保定的地位.同时旅保晋商在保定的活跃也使其在保定拥有了较多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通过贩运贸易,山西商人的行商足迹遍及东北、西北、京津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以及本省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省内晋商经营活动舞台和交易场所的山西市镇,也因晋商而盛衰。文章结合不同地域的晋商在这一时期发展轨迹,对山西商业市镇作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促使晋商、徽商从商的原因不同,徽商与晋商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宗族势力强弱不同以及与封建政治势力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在对待儒学科举的态度上,晋商和徽商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世人看来,一言及商帮,无非是晋商、徽商和浙商的历史,冀商则在人们的视域之外,呔商更是鲜为人知。系统地研究呔商形成的历史缘由、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对于填补冀东商业史的空白,推进文化产业化,促进环渤海经济的新腾飞和培养热爱家乡、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时代新公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旅蒙晋商与蒙汉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晋商称霸商界,几乎垄断了北方边境贸易,对促进蒙汉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500年间,山西商人用坚韧、辛劳、进取、敬业、诚信等,在成功打造商业帝国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晋商精神。这一精神在新时期,对于培育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晋商信仰多种多样,但主要以关公信仰为主。统治阶级大力宣扬、顺应民众的普遍信仰和提高商人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是晋商信仰的历史背景。晋商信仰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促使晋商树立了共同的价值观,提高了晋商的社会形象,培养了晋商敬业自律的职业道德,给离家在外的晋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成功后的晋商得利忘义,经营风险提高,不能广纳社会贤才等。  相似文献   

19.
山西雁门关是晋商赴蒙、俄贸易的必经之路。经由雁门关北上的商人有很多活跃在张家口、多伦、归化城、西包头、丰镇等处。晋商从内地运往蒙区和俄国的商品以茶叶、烟草、杂货为大宗,输入内地的商品则以牲畜、皮毛等为主。晋商的经营活动推动了汉、蒙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也促进了塞北地区商业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