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专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学生生源及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去年中专校招生出现生源萎缩、新生报到率下滑之势,今年新生录取及报到情况也难尽人意。 一.中专校招生难的原因 1.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少企业和单位资产重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进人指标相对减少。由于人才市场的疲软,考生对中专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产生种种疑虑,对中专校的招生必然带来一定影响。 2.随着国家“短缺经济”的结束,“教育短缺”的情况也将成为历史。目前,不少大中城市已提前…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专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学生生源及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97年中专校招生开始出现生源萎缩、新生报到率下滑之势,98年新生录取及报到情况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3.
对于刚刚跨入中专大门的新生朋友们来说,从初中到中专,经历了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中专学习同初中相比,其重点由文化课转向专业课,而且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对新生朋友们来说,如何调整学习方法,作好专业学习准备就显得...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中专院校的新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入学后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的目标还是家长和社会的期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美国学者霍尔姆斯(Holmes)等人编排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表明新生入学事件是一种心理应激源。近年来,大、中专院校新生因入学应激出现的适应不良或劣性适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开始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新生入学应激的适应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角色,调整身心,顺利地实现从中学到大、中专院校的转折,成功地度过大、中专…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中专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社会劳动就业制度与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职业与职业者素质的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为中专校毕业生提供了多种择业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中专校毕业生提供了严峻的择业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掌握职业选择的技巧和规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成人中专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90年代初曾有过明显的跨越发展阶段,“九五”期间基本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办学规模最大时,成人中专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8万人,与其他学校的联合办学达12万人。目前,全省现有成人中专校238所(广播电视中专校3所,职工中专校147所,干部中专校6所,函授中专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80所),教职工1.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097人),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但近两年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择业观念的变化带动了人们…  相似文献   

7.
周涛 《考试周刊》2012,(33):173-174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作者围绕中专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这一根本任务和目的,克服旧的入学教育中以灌输式为主的弊端,探索了六种中专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以提高中专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在中专教育的基地上诞生并发展、壮大,是中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专校办“五年制高职班”,这一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因为,首先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建立完善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三是中专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四是广大中学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学习、择业、深造的需要.本文试图从现代办学观、人才质量观、教学观的角度,就中专校兴办高职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涛 《文教资料》2010,(4):134-135
本文就影响中专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因素.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主观因素涉及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通过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切实解决中专新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其适应能力。使其投入到正常的中专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中专艺术教育工作会在咸阳召开本报讯:全国中专校艺术育协作组第七次会议于10月日至18日在成阳机器制造学举行。会议交流了各地中专校一来开展美育工作的经验,探讨推进中专校审美教育工作的施.讨论、修改了中专美育教和纲,进行了it文评选。会议还呼了咸阳机...  相似文献   

11.
新生入学初期,是学生成长的新起点,也是教师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突然变化的学习内容与生活环境,会让很多刚入校的新生一时间适应不过来,从而对他们后期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初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全身心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在新生入学初期的教育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中专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因素1.初步引入了市场机制的中专教育体制 ,相对于目前的基础教育体制而言 ,有着较大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机制较灵活 ,可以放开手脚抓素质教育。2.中专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中专的专业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如果引导得法 ,易于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又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3.中专校课程种类繁多 ,各种师资和人才比较齐全 ,实验、实习手段比较完备 ,可以以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发掘学生的智慧 ,塑造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主持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和重要的里程碑。在这新的形势下,中专教育怎么办?是我们在中专校工作的同志都非常关心的大事。我个人认为,要搞好中专教育改革和发展,将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来看,我们首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全教会”精神,认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取消中专”的议论又多了起来,影响了中专校的稳定.如果中专校的干部、教师因此思想动荡,就很难把学校办好,这将使职业技术教育陷入危机.对中专的指责主要有以下这几点:1.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中专学制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2.中专是适应计划经济的学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专愈来愈不能适应.3.中专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理论求深求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就当前中专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希图通过与同行们的探讨,能找出发展中专教育的办法。 一、面对机遇与挑战,中专校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 在我国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时候,中专教育也面临挑战。职教事业发展后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纷纷办起中专班;人们价值观变化,不愿让子女报考一、二产专业以及城市中出现的“普高热”导致中专生源竞争激烈,生源素质下降;人才市场还不够规范,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致使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各省“职教法细则”迟迟未见出台,“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职业资格证书”尚在制定中,使得中专、职高、技校三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任职岗位区划不够明确,影响中专教育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机械行业面临企业效益滑坡,对企校合作冷淡,对学校的支持减少,更是影响了机械行业中专校的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中专校除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以外,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上面,转变教育观念,苦练内功,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对非民办中专校的招生、就业、教学开发工作的影响,以及非民办中专校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指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非民办中专校的社会责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由对国家计划负责转变为对学生就业负责。作者在深层次分析大学扩招对非民办中专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民办中专校的权力和责任失衡问题,从而发出强烈呼吁——给非民办中专校发证权!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专校艺术教育协作组第七次会议于10月14日至18日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举行.这次会议交流了各地中专校一年来开展美育工作的经验,探讨了推进中专校审美教育工作的措施.讨论、修改了中专美育教材大纲,进行了论文评选.会议还听取了咸阳机器制造中校教改的经验介绍,并观察了咸阳机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1月,武汉船校被评为省十四所中专教育研究先进单位之一.武汉船校抓中专教育研究的基本做法有四:一、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二、校中专教育研究机构健全,工作有序.  相似文献   

19.
XX模式     
(一) 每年,重庆市数十所成人中专、上百所职业高中的招生大战不断,各校招生手段推陈出新,策略也变化万千。但许多学校仍然走不出招生低谷。重庆市工会职工中专校既没有点歌,也没有打广告,却于去年八月悄然招生260名全脱产新生,连同1994年招收的中专生近200多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中等专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以来,中专校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改善实践性教学管理,充实实践性教学内容及增加对实践性教学投入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中专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同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确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速实践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中专校当前十分突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