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大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350-350,100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及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钢框架结构替代钢框架剪力墙结构将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大庆石化总厂裂解分离装置钢框架由大庆石化设计院设计,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预制安装。钢结构分为压缩机厂房,A、B、C、D、E、F、H、J、L、K等框架组成。钢框架的钢柱、主梁、垂直支撑全部采用“H”型钢,其中压缩机厂房主钢柱为组合“ ”型钢,高22.34米,重8.49吨。钢框架热轧“H”型钢材质钢号为Q235B及Ss400,进口钢材Ss400相当于国产低合金高强度钢。钢框架立柱采用分段对接方式连成一体,“H”型钢腹板之间、翼缘板之间连接采用对口焊接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多层钢-混凝土核芯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将混合结构分为钢框架和混凝土核芯筒两部分,钢框架进一步简化为半刚架,混凝土核芯筒则采用弯剪两弹簧墙单元模型,简化后的框架和混凝土核芯筒之间通过水平连杆连接,从而得到多层混合结构简化动力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无肋板方管柱-工字梁节点钢框架模拟,研究无肋板方管柱-工字梁连接钢框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
柱计算长度法是钢框架稳定设计的常用方法,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梁柱节点。采用抗弯弹簧模拟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得到顶底角钢半刚接形式对钢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围绕钢框架的稳定设计问题简述了几个基本概念,包括稳定与强度的区别、失稳的分类、稳定设计的原则、分析方法、钢框架的分类等,并对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稳定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汪小黎  王晓 《科技通报》2019,35(11):48-52
针对采用传统模型进行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模型分析时,由于其结构及受力情况的复杂性,造成得到的分析结果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建立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模型。选取Q235B钢作为抗震性模型的材料,并构建塔古奇损失函数计算震害损伤指数。从分析自振特性和结构变形条件两个角度,进行钢框架结构的离散化处理分析,计算钢框架的极限承受能力与恢复能力,完成对框架极限屈服荷载的受力分析,最终输出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的抗震性模型公式。为验证抗震性模型的性能设计对比实验,设置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实验的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相比于传统抗震性分析模型,设计出的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抗震性模型的平均收敛性提高了25. 7%,且使用该模型的建筑物损失程度降低了0. 275%。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耗能梁的分类、耗能梁对偏心支撑结构的作用、多层钢框架中弯曲型耗能梁——偏心支撑钢结构体系在弹性阶段对侧移的控制及设计。分析表明,这种体系受力性能合理、刚度大、经济性高,适合在多高层钢框架体系中采用。  相似文献   

9.
李成  顾强 《科技通报》2012,28(6):122-124,127
采用多条典型地震波,分别对多层和小高层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动力响应,讨论了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栩  杜长虹 《科技风》2014,(10):164-164
得益于钢材价格下跌、钢结构加工、安装工艺成熟的原因,在展馆类建筑中较多采用钢结构框架已成为普遍趋势;但是其设计一般遵循应力比0.85~0.9的原则,认为节点为钢节点,从而普遍导致用钢量较大且不合理。本文在对传统设计方法、优化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优化思路,得出了梁、柱节点应为半刚性节点,钢框架实际侧移大于计算侧移的结论,提出采用结构计算时梁柱节点为半刚性连接考虑,部分构件设计采用满应力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平面钢框架进行火灾模拟计算,建立了平面钢框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求出了一层左端单元和二层左端单元受火条件下钢框架的梁、柱翼缘和腹板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建铁路站房较多采用混凝土框架加折线形钢网架屋盖的混合结构体系,结合某新建的大跨度站房,采用SAP2000软件对混凝土框架加钢网架屋盖的结构进行动力分析,利用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此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该结构体系合理,抗震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铁路站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永辉  葛海军 《科技通报》2019,35(4):185-188
传统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性能分析角度单一,忽略了对框架结构的荷载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分析,导致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较低,对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利用某地铁的上盖建筑所采用的结构设计和工程概况等信息数据,对地铁上盖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力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别从框架刚度、侧向刚度、荷载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好的对框架刚度、侧向刚度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在建设地铁上盖时,它的承受荷载和层间角位移最好要小于它的极限荷载和最高位移值。试验分析结果为地铁上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熄焦本体工艺钢结构是一种承受动载荷的特殊工艺钢结构:框架上设置了干熄焦装焦系统主要工艺设备--提升机。为确保框架的整体稳定,各相邻横向柱间均设置了大型H型钢的"剪刀"撑;同时构件之间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且数量多达约15吨;安装精度也比普通钢框架要求更高;构件安装全部为高空作业(最高处为52米):以上四点给本体钢框架结构安装工作增加了较大困难,因此编写安装要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钢框架的稳定承载力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除梁柱的线刚度外,主要因素有节点连接刚度、荷载条件、同层间相互作用等,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几项因素研究,得出其对钢框架稳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田冲  蒲琼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360-361
本文对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用ansys软件进行半刚性节点和几何非线性分析,考虑竖向荷载对框架位移和内力的影响。梁柱分开建模,即梁柱采用独立节点,然后使用弹簧单元将梁柱连接在一起,并采用ansys的节点耦合功能将梁柱相邻节点的平动自由度耦合。软件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此种作法的正确性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复合墙板与钢框架剪切挠度强度微观数值分析,在土建工程中提高复合墙板与钢框架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建筑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并对复合墙板与钢框架剪切挠度强度微观数值分析,掌握结构损伤激励,分析构建钢筋混凝土柱状结构下的应力损伤模型,在提高建筑强力刚度、减小侧向荷载方面有重要作用。运用ANSYS软件进行微观数值分析,构建建筑体的力学模型。采用响应面法应力-应变新型关系进行动态曲率修正,实现对剪切扰度强度的微观数值分析。实验分析得出,该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准确,通过准确的微观数值分析,把握墙体的剪切扰度和受力性能,为建筑施工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冯庆佩 《内江科技》2014,(2):73+79-73,79
<正>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特殊情况下对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淤泥质软弱基础采用打入钢筋混凝土短桩+压密注浆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对今后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加固兖州市九州路立交桥在京沪线K639+394.56下穿铁路,与铁路斜交,交角12.75°。立交桥主体结构为6.0+11.0+11.0+6.0 m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基础采用35 cm钢筋混凝土小方桩,桩长10 m。其设计为在不中断京沪铁路行车条件下,采用D型钢便梁架空线路,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先中孔后边孔,边顶进边压桩的方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多高层隅撑钢框架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抗侧移能力的有限元分析,并与纯框架进行总位移和层间位移的对比分析,研究隅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移性能及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带隅撑钢框架结构与钢结构的层间位移与总位移,隅撑钢框架结构与钢框架结构相比有良好的抗侧移性能,其层间位移与总位移相应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仁恒滨海中心A段为7度区的超B级高度结构,建筑高度190.4米,采用带加强层框架核芯筒结构体系。塔楼框架柱采用方钢管砼柱,钢筋砼梁板,核芯筒为砼剪力墙,裙楼以上东侧的挑出结构挑出较大,最大处达15.7m,配合外立面造型设置斜拉钢桁架悬挂结构,西侧挑出结构悬挑跨不大,由设置于6~7层处的型钢混凝土支撑支承,并于24~25层、34~35层设置钢桁架。本工程多处用到钢梁、型钢砼梁,钢结构与砼梁柱的连接成为本工程设计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