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意识是体现于邓小平革命实践与思想中的一种精神和方法。在邓小平的思维中,历史意识实际体现为:政治的远见意识;对历史发展内在必然性的一种哲学理解和把握;注重发展的意识;面向现实的意识。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各种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关系及其演化的后果,是邓小平政治和理论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一种优良的传统意识。这种意识既是对历史的沉思,更是对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具体到史家身上,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于朝代、国家的兴亡盛衰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治乱安稳、民生生存的终极关怀。两宋重用文士的国策和内忧外患的国势,大大强化了士大夫和史家自任以天下之重的忧患意识,使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前所未有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一种优良的传统意识。这种意识既是对历史的沉思,更是对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具体到史家身上,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于朝代、国家的兴亡盛衰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治乱安稳、民生生存的终极关怀。两宋重用文士的国策和内忧外患的国势,大大强化了士大夫和史家自任以天下之重的忧患意识,使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前所未有的张扬。  相似文献   

4.
忧患意识在当代仍然是重要的思想内容,顾炎武对国家、社会、政治、民生以及学术上的忧患及认识,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注。研究顾炎武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构现代忧患意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理性思维一般分为肯定性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外化为对现实的情感判断则相应是祝福意识判断和忧患意识判断。当后者外化之前,它表现为忧患意识的理性状态。而否定性思维形式所表现出的直接情感判断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的本质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它最终表现为理性的情感判断。它不同于作为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广泛的心理现象——忧患情绪,也不同于由感觉引起的情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青年责任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青年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在当代,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伦理意识和自强意识,社会应重视对青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包含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8.
一、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一)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国防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大学生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的不被侵犯,具备一定程度的防范意识和机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执政党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国家利益而对大学生进行的教育,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核心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的目标所在.因此,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STS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和行为指导思想,STS教育则是STS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又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对当代的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为宗旨的教育 ,是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深化和拓展。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 ,还涵盖了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技能教育 ,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教育。但是它并非上述诸多方面的简单拼凑 ,而是一种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 ;同时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 ,更包括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体现高等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即…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的教育,更应该是增强“忧患意识”、“自信意识”、“行动意识”的教育,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奉献人类、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2.
忧惠意识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够使人明确奋斗目标,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具有强烈的忧惠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成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然性 1.思想与心理概念的同属性是整合的前提 思想和心理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同属于意识的不同层面。如果把意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大的层面的话,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属于感性认识(尽管心理也包括思维的理性面,但从形成过程而言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是人脑时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思想道德即指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支柱,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础,包容一切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自觉的忧患意识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保持警醒、忧思状态而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战略性教育,而不是对具体危机、挑战的对策性教育,或忧虑个人前途的教育。这种忧患意识教育是自觉与自信的统一,表现为具有忧思情怀的国家意识,确立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实现于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和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创造性人格。教…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苏滨 《教育与职业》2007,(32):164-166
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确定成才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观念表现为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倾向。它一方面是抽象观念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 ,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诸如推理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化归意识、分类意识、审美意识等都是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  数学观念、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都是意识形态的表现 ,也是数学观念系统的组成部分。数学思想可看成是数学观念具体化的结果 ,它与观念相比更为具体 ,更具操作性 ;而数学方法则是观念和思想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它比观念、思想更富有操作性 ,具有鲜明的外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儒家尤其提倡忧患意识,它体现了儒家士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民生的关注,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深切的责任意识。这与其所标举的圣人人格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多次的转换与整合,其中,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意义重大."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化归思想,它是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当然也包括了解题思想和思维策略。在高中数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化归思想,建立化归思维意识,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化归思想的含义以及应用思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