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校对如何坚持“对原稿负责”崔庆喜同志在湖北《出版科学》(94·3)撰文,就校对人员怎样正确坚持对“原稿负责”的原则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负责”的原则。这是因为,原稿既经过熟悉专业的著译审校者大量细致的工作,又...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闻采编系统已经被各家纸质媒体广泛应用,电子原稿取代纸质原稿,这使校对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成为过去时,即那种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的"校异同"模式转化为"校是非"为主的模式。由于校对客体、方式及功能的转换,新闻校对工作也呈现出再定位的趋势——向编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草谷公司GYG切换台M21为基础的自动播出系统中.为使节目切换不出差错,标准时间接收机要为系统提供:1、统一的参考时间一通常为北京时间,以便对M21进行校时,2、给子M21外接串行时钟信号,即秒脉冲1PPS(1HZ)信号。M21要求该信号必须是:TTL方波、+5V、50%的占空比.这是自动播出系统实时控制软件EVENTSTACKER准确运行播出数据的必备条件,当然GVG公司也允许用户不连接串行时钟,这时M21将与电网的频率(50或60HZ)锁定.但我国的供电不太稳定,一般不采用这种办法。时间接…  相似文献   

4.
张昕 《出版科学》2000,(4):25-25
汉字输入系统及排版技术的广泛使用,导致原稿磁盘化渐成趋势。人们发现,倘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校对方式——比照原稿校异同,将使校对操作简化成对红,且并不违背“对原稿负责”的宗旨。于是有议论产生:磁盘稿没必要进行校对了,编辑加工以后自行对红即可。  相似文献   

5.
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有的同志说,校对不就是对着原稿校校对对吗!是的,对原稿负责是校对工作的原则。但是,稿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原稿有笔误,怎么也不能眼睁睁地让有错误的文字见报呀!因此,作为一个校对工作者,不仅要对原稿负责,更要对  相似文献   

6.
校对是一门学问。校对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是校对工作的职责及其重要性使然。 文化素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认知水平,即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校对工作的职责是:要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差错并发现原稿中的问题。即对原稿负责,又尽力发现原稿疏漏。校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出版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几乎全靠它来消灭,故此,“出版的一半是校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8.
论校对技巧     
笔者这里讲的校对技巧,实际上也就是校对中要把握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校对工作分为校异同和校是非。如果仅仅是校异同,那当然就简单多了,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唱校或折校,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而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本文立论的基础就建立在校是非之上。为此,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校对中的一些技巧,在校对过程中才可能尽量减少校误。 技巧之一,要把握住易出错误的关键字。如:既…… 又……,往往容易误成即。……又……;意为不遵守…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工作中,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质量.<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校对有两项任务:一是校异同,是对原稿的显真保值;二是校是非,是对原稿的纠错增值.  相似文献   

10.
校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以质量取胜。但校对工作也有它的局限性,严格来说,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只有尊重原稿的义务,而没有擅自更改原稿的权力。我们称这种对原稿负责,努力发现校样与原稿不符的方法为“校异同”。实践证明,在目前出版的书籍中,“校异同”能有效地保证书稿的质量,使之达到出书要求。在“校异同”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校对的职责是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版错误,并发现原稿的错误、疏漏和不妥处,提交编辑解决。消灭排版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异同”,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一、“校异同”是校对人员 的天职,是对校对人员 的起码要求 “校异同”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排版错  相似文献   

12.
CTP的焦点     
郭平 《电子出版》2001,(8):13-13
变形:从模拟数字 目前,大多数原稿都不是数字化的原稿,模拟原稿较多,所以采用CTP技术就必须要解决模拟原稿的数字化问题。 要想实现光胶片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必须采用数字彩色打样,精确模拟最后的印刷结果。赛天使通过使用新的Iris-Print彩色打样机,不仅使分辨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打样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数字化工作流程 赛天使的Brisque能够处理任何种类和来源的数据块(EPS PS、PDF、Tiff/ IT-P等),数据块中的错误信息通过Preflight自动识别,借助Job-Tickets和H…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形势的发展 ,校对工作中过去那种仅限于死对原稿、只校异同的校对原则 ,已不能适应图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了。只有既校异同 ,又校是非 ,才能满足“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出版物付印之前”的要求 ,确保图书的质量。因此 ,校是非是十分必要的。一、校是非的必要性1 原稿不可能做到无“非”我们科技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科技专著和大学教材为主 ,其中往往有较多的公式、图表、符号、上下角标等 ,比较复杂 ,极易出错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作者方面 :一本书稿往往系作者用多年的心血写作而成 ,其中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书稿是…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1995,(5):18-18
SHARP彩色图像扫描仪彩色图象扫描仪的一般知识图像扫描仪是将反射或透射原稿数字化的一种设备,扫描仪的关键部件是光电转换器件。目前市售的扫描仪分为平板或(flatbed)和滚筒式(rotarydrum)两大类,它们分别采用电荷藕合器件(CCDs)和光...  相似文献   

15.
省网SDH设备网管江西广播电视光传输网采用的是朗讯科技公司的ADM16/1设备(用在省中心机房和地市分中心机房),SLM2000设备(用在中继站)和ISM2000(用在部分地市网)、朗讯科技的集中传输管理(ITM)产品系列可以管理这些网元,ITM产品包括网络管理(NM),子网控制器(SC)和本地人机接口终端(CIT)。而江西广播电视光传输网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采用的是ITM—SC和ITM—CIT系统。现详细阐述一下这两个系统在安装调试中的应用。1、ITM—SC网管工作原理:在省中心机房安装的是集中传…  相似文献   

16.
校对的职责是什么?1980年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是这样规定的:“消灭一切排字上的差错,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可以理解为,校对员在校异同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地去发现原稿上的问题,即校是非。一、校是非的必要性谈到校是非,有的人就会说,原稿上的问题是编辑的事,校对只对原稿负责。而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观点应当有所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社的出书选题是由上级下达或坐等作者将书稿送上门来,编辑主要是做案头工作,全部精力可放在对原稿的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上;且过去的作…  相似文献   

17.
医学期刊校对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主要指标。“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字词之差有时会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校对工作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因编校失误而造成“谬种流传”,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①校对不但要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校正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即校异同,还要积极地去发现和纠正作者、编者在处理文稿中的错误,即校是非。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的重要条件。我社在期刊的编校工作实践中,从编校统一到编校分开,再到现在的把编校的分与合的有机统一,使差错率降到低于0.5/10000,提高了期刊编校质量,增加了期刊竞争力。一、校对工作的发展1.编校合一的尝试医学期刊的编辑担任校对工作,其优势在于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对原稿能融会贯通、领悟真谛,做到总体把握,校对时可以随时发现原稿自身的漏洞、不足和疑点,及时地与作者沟通并可随时对其进行修改,保证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但是编辑在阅读方式上“线性阅读”,往往不易察觉文字、标点、符号等细小的差异;在阅读心态上“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19.
一个校对眼里的“三审制”米戎近期以来,大家对图书质量的下降谈了许多原因,校对人员谈论较多的是所谓“校是非”的问题,即校对人员不但要校正与原稿不符之处,还要校出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严格来讲,校正原稿中的是非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是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排除是非问...  相似文献   

20.
一张好的报纸,不仅要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新颖别致的版面,还应具备一流的编校质量。新闻校对在报纸出版程序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江西日报社从事校对工作八年,我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既坚持校“异同”,又坚持校“是非”。 所谓校“异同”,即在校对过程中,把录入、编辑中的错字、别字、错词、错句、错标点等一一校正过来。一般校对工作中的“一校”主要就是进行这项工作,它强调以原稿为准,对原稿负责。重要的稿件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还要求两人“一唱一看”地校,以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