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为非物质文化景观。作为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文化景观须通过文化创意这一渠道发展。河南省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河南须规划、设计和发展武术文化景观,全面整合提升传统武术文化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民族文化教育、武术本质文化教育和武术运动技术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学校武术教育新理念,旨在为利用教育系统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武术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少林武术及陈式太极拳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其价值功用,找出少林武术及陈氏太极拳在传承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河南省在保护、传承及发展这两项优秀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时有效的、积极的做法,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能为河南甚至全国其他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RMP分析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并将成为中国国际旅游的三大产品之一.用昂普(RMP)分析模式,在对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产品转化、市场弹性、生产偏好、市场竞争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创新、空间组合等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整合文化资源、突出特色文化、按照特点顺序开发、增强产品的参与性和采用恰当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游氏武术是赤水官渡镇人游树廷汇聚各大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的地方性武术拳种,共计62个拳术套路.游氏武术文化作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传统性、健身性、地域性、创新性、教育性、竞技性.通过对游氏武术传承文化、竞技套路、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开发研究,进行动态保护,能够更好地推进游氏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关系到传统知识经济健康发展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通过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及特征,然后介绍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保护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最后探讨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武术文化保护工作的今天,采取积极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体委20世纪80年代挖掘整理的武术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保护传人;关注"农村武术",使中国武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提升本国的文化竞争力的一项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永京拳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运用文献、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永京拳正处于人亡拳息、人去艺绝的濒危状态,亟待挖掘保护,建议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对永京拳的保护力度,促进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审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及"文化生态"的剧烈变化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武术)变得面目全非,不少遗产已经消失(失传)或行将消失,使人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即使有一部分还保留着它们本来的面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或"西化",而且其必变之势也已初见端倪。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变质的前提下传承下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重大课题。太极拳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探索一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是我们的研究目的。在这样局面下,我们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太极拳高校传承的模式:模式一,太极拳学科化、专业化传承与发展;模式二:保护与培养高校太极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河南这个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大省,其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却在迅猛发展的市场化经济浪潮中濒临湮没。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滞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将成为河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体育旅游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为今后河南的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依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地区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6.
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产业为重要动力推动乡村向城市演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小城镇具有资源基础的特色产业发展的城镇.作为文化遗产型旅游小城镇,河南省淮阳县正在形成以文化节事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小城镇景观体系,构筑出公祭、庙会、节事、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形态.  相似文献   

17.
辽宁地区已采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主要有: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设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济援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整理与出版。需要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应是:深入开展文化遗产教育;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辽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开发方面已然取得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是:分区规划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推进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转型;打造"非物质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18.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近年来,广西靖西县旧州镇依托传统的壮族绣球工艺,积极发展绣球产业。本文试图以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为例,从中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本之关联,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转换及运作的意义,进而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其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旅游开发意义重大。用昂普(RMP)分析模式,在对河南省的传统工艺美术的资源评价、开发现状、旅游产品价格弹性分析、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开发创新设计,最后提出了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