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后,进入普及化时期,而美国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在这三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特色。通过分阶段的论述,尤其是对当前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为后发展的中国提供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在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方面有着综合性、自主性和灵活多样等特点。在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备受争议的今天,研究美国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刊独家策划“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与招生系列访谈”,试图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美国的大学招生与考试制度进行“事实呈现”,以期收到取长补短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招生制度改革比考试制度改革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招生制度是选拔制度,考试制度是测量人力资本含量制度.招生制度有以考代招制、综合招生制和"非考试制"等类型.考试制度与招生制度的关系是测量工具与被测量体的关系,出现在"高考"中的问题大多是招生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不是考试制度不合理.因此,当前我国招生制度改革比考试制度改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在经历了早期实践和20世纪的改革两个重要阶段后,形成了现代教育考试制度的雏形。这种现代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具有“能力立意”取向、提供多次考试机会、注重考生综合评价等优点,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在经历了早期实践和20世纪的改革两个重要阶段后,形成了美国现代教育考试制度的雏形。这种现代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具有“能力立意”取向、提供多次考试机会、注重对考生综合评价等优点,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职招生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招生制度还没有从高校招生制度系列之中分离出来。在实践中,高职招生工作所遵照的制度有其自身独特的方面,它包括计划制度、考试制度、录取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当下,应该从理顺招生考试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内容、合理制定招生计划等方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招生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是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构建基点,其"免考—省考—国考"角色的渐进变迁,清晰反映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从过渡、试点到全面实施的发展轨迹。其中,上移教师管理权限、规范师资来源、构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倒逼机制"和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是其变迁主旨。理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师范生招生制度及招教考试制度间的和谐关系是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由高中毕业证书考试和大学招生录取两个部分组成的澳大利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多元而又统一"的特征。其中,"统一"是指各州大学考招制度的总体框架与运作机制相似;"多元"是指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各州的考试评量方式复杂,大学录取途径多元。澳大利亚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可以在"考招分离"、学生学业成绩评量、大学招生社会化管理、考试招生制度与中、高等教育制度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为我们带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作为"入口"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探讨高职教育招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总体来看,考试制度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权,并未为单科的改革提供具体要求。但是,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变革已经围绕着"传统文化"、"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等关键词展开。可以说,考试制度改革与高中语文教学方向的变革同时进行着,并且随着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方向的变革将会成为考试制度改革明文规定的一部分,因为政策的不明朗已经成为阻碍语文教学发展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1.
实施“高考制+申请制”并行运作的高考招生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考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革传统的"千校一卷"的高考形式,实施"高考制 申请制"并行运作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构想:即将高职高专招生考试从目前的高考体制中剥离出来,使高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二是"高职高专院层次";对应目前的高考制度,前者为常模参照考试,主要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后者为标准参照考试,用申请制替代目前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与调整,每一阶段的高考制度既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教育事业价值判断的战略选择。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治教兴学史,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体现以效率为目标、采取集中管控手段的政治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体现以公平为杠杆、形成统一招生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21世纪以来体现以发展为中心、探索多元招生方式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从关注工具价值到重视本体价值、从关注重点部分到重视整体布局、从关注群体发展到重视个体差异的演进逻辑,启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抓牢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基本方向,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破解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考制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考制度变革是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其改革进路的设计需要深刻反思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历史得失,从多维度聚焦高考制度变革的共性趋势。这样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高考改革新思路,促进中国高考制度沿着历史和世界潮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从单独招考——联合招考——统一招考的过渡。高考制度具有计划性和统一性两个特点,高考制度的建立是当时特定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1952年的高考是今天高考制度的起始,它形成了高考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的高考时代,在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是我们不应忘却的一个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5.
“高考户籍制”是中国高考区别于世界各国大学招考制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其历史原型可追溯至科举时代的“科举户籍制”;至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即已实行一种基本的高考户籍制。在大规模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常态特征的背景下,这一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高考户籍制问题的本质在于分省定额录取,户籍并非其真正根源,因此当前不应通过“一刀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将之彻底终结,改革应根据各省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高考志愿设置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传统高考志愿设置的弊端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探索,通过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方案,做好新的招生政策宣讲,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扩大信息公布范围,做好各批次的模拟投档工作等措施,使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和申请入学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同步录取、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恢复初期,充分地体现了保证社会公正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社会多方面功利性需求的汇聚,使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活动,其功利性意义超过了社会公正的意义。高考意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高考制度缺乏教育理性内涵的"基因"所致;二是由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下的高考制度的行政化特性所致;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政治体制所致。  相似文献   

18.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校招生标准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平衡高等教育导向与高中教育导向、兼顾学业因素与非学业因素、兼容统一性因素与特殊性因素三个维度。高校招生标准三个维度的阶段划分在时间上大体一致,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前为第一阶段,2014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后为第三阶段,两个时间节点之间为第二阶段。高校招生标准在三个维度均呈现出从正到反再到合的演变规律,分别经历了高等教育导向、高中教育导向、平衡教育导向三个阶段,学业因素与政治因素博弈、过于依赖学业因素面临严峻挑战、系统整合学业因素与非学业因素三个阶段,统一性因素与特殊性因素“共处”、博弈、兼容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仍是一种稀缺公共资源,高考招生制度通过分配、交换和竞争等方式对这一稀缺资源进行配置,其核心机制是"竞争性资源配置"."竞争性资源配置"遵循"竞争取胜"和"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实现了相对均衡和刚性的权力建构,但也制约了高考招生制度所应发挥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