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孝冲皇帝刘炳年号有"永憙""永嘉""元嘉""永熹"四说。传统以"永嘉"为正,但南宋淳熙年间曾出土书有"永憙"年号的石刻,"永嘉"说因而受到怀疑。自清以降,学者多从"永憙"说,现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亦以"永憙"为正。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宋代文献及晚近发现的金石铭文,认为汉冲帝年号应以"永嘉"为正。  相似文献   

2.
"六字刀"是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一种大刀币,对于该刀币的铭文释读及年代学判断,学界历来争议颇多。目前,"六字刀"主要铭文的释读以"返邦""拓邦"两种说法为主流意见,其时代则大体推定于战国中晚期的齐湣王、襄王之际。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拓邦"说更为合理,但在铭文释读、历史事件关联、解读等方面仍有可补充及进一步讨论之处。包括"六字刀"在内的齐国大刀币铭文均表现出显著的战国文字特色,"拓""邦""长"等刀铭文字也都是非常典型的战国文字。"六字刀"铭文内容与战国时期的齐国若干历史背景可以相关联。"六字刀"反映了齐国中晚期君主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的进取心态和历史背景,该刀币大致应铸行于齐威、宣、湣诸王时期,威、宣之际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四部"称谓最早见于东汉末年,专指集部文献。东汉末期至南朝梁,校雠工作中使用"五经""四部""史汉""诸子"代称甲乙丙丁四部图书。南朝梁至唐朝初期,校雠工作中使用"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替代"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的称谓。但是,从东汉末期至唐朝初期,编制的四部图书目录始终以"甲乙丙丁"命名,直到显庆年间,《隋书·经籍志》使用校雠术语替换四部目录的称谓(甲乙丙丁),"经史子集"才由校雠工作中的专业术语嬗变为四部目录的称谓。唐宋时期,称引四部书时,依然以"甲乙丙丁"命名,抑或结合校雠学"经史子集"的称谓和目录学"甲乙丙丁"的称谓,采用目录次序加校雠内容的混合称引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七"与"十"两字颇为特殊.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中曾说:"在西汉时,七字书作十,中画甚短,与十字极相似."②张勋燎先生则对此作过详细考证,指出:在先秦时期,即秦统一之前,"七"字写作"十"型,而"十"字写作"|"型或者在"|"中间加一点,此时"七"字和"十"字在写法上尚有分别,但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后,"七"字仍写作"十"型,但是竖画较"十"字型较短,而"十"字也写作"十"型,"七"字和"十"字的区别极不明显,整个西汉两百多年,"七"字都保持了秦代常用的写法.  相似文献   

5.
看到<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吴长安先生的论文<关于"的""地""得"合一的建议>,我深感悲哀.我认为,"的""地""得"切不可合一,现将理由切实而简短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圳"改革办"死而复生的故事告诉世人,牵涉多方利益的改革绝非一帆风顺,势必经历千难万险。但正如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所言,"经济特区不改革创新,一定很快就会消失"2月末,深圳——这座曾以改革闻名于世的城市显得尤为忙碌,"小平南巡20周年""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深圳改革开放论坛"等官方和民间纪念活动陆续召开,其主题均不离"改革"二字。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试点的开展,"单轨制""双轨制""单套制""双套制"的概念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笔者从描述对象、文件形式、运行阶段、文件原生性方面入手,对"轨"和"套"进行辨析,并进一步分析文件管理的几种模式。产生与应用1."双套制""双轨制"的出现及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及各类电子业务系统的应用,电子文件开始在办公业务及其他业务系统中大量出现,但是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和证据力方面难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这是濮存昕的第二本书。该书分为"独白""对白""旁白"三个部分。"独白"似濮存昕的自述,"对白"是濮存昕与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的长篇对话,"旁白"则是对生活与艺术中的濮存昕的"补白"。此外,书中收入了濮存昕近百幅从小至今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本文摘自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宋声泉 《兰台世界》2016,(13):112-114
林传甲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方志学家。他早年的字当为"魁云",后改字"奎云",后期主要用"奎腾"",归云""归于"诸说或当有误。他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曾祖父林杏圃是孝廉出身,祖父林宝光曾官居成都府通判,父亲林文钊做过应山典史。林传甲卒于1922年1月26日,而非1921年。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过去式,是进行时,更是将来事。讲不清、道不明的"幸福"二字,却成了这一时期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幸福中国""幸福大省""幸福城市""幸福指数"等辞藻催生了书业市场上的"幸福风潮"。什么是幸福的追求,这一话题,谁也道不明。为此笔者走访了杭州市区博库书城、购书中心等,走进2011年末至今的生活励志类书市,探寻这一温暖话题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13.
34."迭"与"叠".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时代的"传声筒" 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16日,《语言文字周报》也发布相关榜单,"逆行者""甩锅""后浪"居前三位,"打工人""凡尔赛""内卷"也在榜内...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是过去式,是进行时,更是将来事.讲不清、道不明的"幸福"二字,却成了这一时期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幸福中国""幸福大省""幸福城市""幸福指数"等辞藻催生了书业市场上的"幸福风潮".什么是幸福的追求,这一话题,谁也道不明.为此笔者走访了杭州市区博库书城、购书中心等,走进2011年末至今的生活励志类书市,探寻这一温暖话题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十六七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认为应该对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实行精兵简政,凡需要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地处,全都用"的"字,停止"地""得"二字作为结构助词的使用职能.然而没有发出,后来就丢失了.想法依旧存在,而且不时叠动,这里旧话重提.  相似文献   

17.
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菜篮子""钱袋子",成了百姓们的"聚宝盆"。走进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太平沟村,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块大石,"新时代村"4个大红字十分耀眼,"新时代村原来叫李家店屯,隶属于太平沟村,2012年村里建合作社时改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走进新时代。"村合作社理事长、太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东说。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等"三贴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的概念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各国政府把制定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世界各国在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侧重点、落脚点、开展的范围、发展的路径不同,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使用了不同的称谓.譬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等.这些概念和界定更多地体现世界各国各自战略思考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名、字、谥、号是史书记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史记》中的谥时有错误,历代研治《史记》者多未予注意,有必要加以辨正。《田敬仲完世家》:"完卒,谥为敬仲。"陈完谥敬,并不谥敬仲,《史记》所载有误。"敬仲"之称来自《左传》,《庄二十二年》载,陈国内乱,公子陈完逃难到齐国,"齐侯使敬仲为卿,辞。"其人名完,字仲,谥敬,称敬仲。由于《左传》没有明言"敬仲"是谥与字连称,导致司马迁误读,于《齐世家》记为"陈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