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冬梅 《兰台世界》2016,(8):114-116
根据宋代有关"莲花乐"的文献以及地方志记载,结合早期韵图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莲花乐"的读音形成于宋代。元代宕江摄入声字文白异读,因此大量出现"莲花乐"的同音代替写法"莲花落"。后来由于"乐音乐"保留文读音",乐快乐"受其影响文读音占了主流,白读音逐渐被"落"代替。因此",莲花落"应写为"莲花乐"。地名如乐亭、乐陵中乐(lào)的读音保留了宋元时期北方通语中"乐快乐"的白读层次。  相似文献   

2.
《通典》卷三十五《职官十七》,载:"大唐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司农寺,(给二十六顷.)……内坊、左右内率府、率更府,(各二顷.)"①另外,《文献通考》卷六十五《职官考十九·禄秩》和《通志》卷五十七《禄秩第十五》也沿袭了《通典》这则史料,写做"率更府".但《唐六典》此处却写作"率更寺",《唐六典》载:"凡在京诸司有公廨田(司农寺二十六顷……内坊、左·右内率府、率更寺各二顷.其有管署、局、子府,各准官品、人数均配.)皆视其品命,而审其分给."  相似文献   

3.
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档案工作的本质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档案工作更是凸显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档案"一词又是缘何而来,最早的档案记载又是出自哪里呢?清代学者杨宾在其所著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这是有关"档案"一词的最早记载。"档",《康熙字典》解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释作"几属",就是像小  相似文献   

4.
《通典》是研究制度史的必读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虽详加校勘,但依然存在史事记载失实问题.今仅就《通典·职官典》记载十四则失误,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唐代渤海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大祚荣政权刚建立时为"震国"的问题,似乎得到了澄清,很多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那只是因《册府元龟》的一个错误而引起的认识混乱①。笔者同意这个观点。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人们否定"震国"存在的同时,又认定了一个"靺鞨国"的存在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第一、关于记述"靺鞨国"的史料《续日本纪》(卷八)元正天皇养老四年  相似文献   

6.
“蓬莱“作为行政地名,究竟起子何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蓬莱“作地名,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其根据源于唐朝杜佑《通典 九问》之记载:前133年,“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之后,一些文献典籍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登州府志》等,也多加以载录.然而,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笔者认为,《通典》的这段记载,多有疑义,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难以成为“蓬莱“地名始于西汉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隋唐嘉话》中记载有"坊州杜若"的事例,"芳洲"缘何变"坊州",文章梳理故事的同时,对芳洲和坊州的文学及地理渊源进行了考释,芳洲为诗词意象,坊州却为接近边塞的贫瘠之地。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乐志》中关于鼓吹的记载,然后对其部分观点进行反驳,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鼓吹概念。郭茂倩对《宋书·乐志》的观点认同的是,鼓吹曲为军乐。对《宋书·乐志》的观点不认同之处有三:其一,《宋书·乐志》认为鼓吹和骑吹"二曲异也",郭茂倩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其二,《宋书·乐志》认为鼓吹之名始于魏  相似文献   

9.
由于清代宗室世子的特殊性,学者对其是否为"爵"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对清前期有世子封授时的称谓和待遇、乾隆年间《会典》纂修官员"不列入"爵等的说法、清后期《会典事例》相关记载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辨析,认为清代世子虽曾被视为不入"正爵"次序的"特爵",但并不能改变其作为"爵位"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通典》及影印本《通志》、《文献通考》都是校勘优良的版本,但百密一疏,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及新出《天圣令》相关史料研究后认为,三通中的率更府应作率更寺。率更寺是东宫一个非常重要的官署。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的"竹马"历史悠久。竹马又称"竹马舞"、"跑竹马",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这可能起源于古代兵马列阵。《后汉书·郭亻及传》就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的记载。其后《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清史稿》中都有关于"竹马"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就有"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1期刊载孟巍隆君大作《〈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读音纠正》,孟君讨论《论语·卫灵公》篇首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句中"陈"字的音读,文章认为既然古籍明书为"陈"而非"阵"字,而"陈"又有  相似文献   

14.
崔军伟 《历史档案》2012,(3):134-135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但"三朝国史"馆究竟存续了多长时间?"三朝国史"的纂修成果如何?《会典》、"三通"、《实录》等官书中均未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5.
"季札挂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汉刘向所撰的《新序》中,作为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流传至今。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角度观之",季札挂剑"流露出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尹荣方 《文化遗产》2017,(1):105-110
《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苍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涂山氏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禹"治水"绝非地上现实的治水活动,其真相关乎古人的"度量天地";所谓的"涂山",本意为"度量之山";从《书·禹贡》禹"导山"的记载可知,禹的治水,关乎天上的"银河",是以二十八宿作为天球上的坐标,来明确银河在天上的起没行径,天上银河的起源之地,正是"尾箕"之间,这是禹"治水"之始,得以遇见"涂山氏女"、"九尾狐"并与之成婚生子的契机所在。  相似文献   

17.
《左传》、《国语》所载二十二个易事,是研究春秋时《周易》流传和筮占应用的重要文献根据。其中有三个筮例中含有数字"八",对数字八的解读,限于文献记载的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就这三条材料,作些解析,以求接近其本来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标点本《通典》及影印本《通志》、《文献通考》都是校勘优良的版本,但百密一疏,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及新出《天圣令》相关史料研究后认为,“三通”中的“率更府”应作“率更寺”。率更寺是东宫一个非常重要的官署。  相似文献   

19.
《唐令拾遗》及《唐令拾遗补》采用拆分式分条复原唐户令共48条,补充修订资料追加57条,复原新条文4条。其中,第15、16等条是关于"析口为户""分田宅财物"的规定。据《通典》《文献通考》等史料,其复原户令"析""分"规定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唐令拾遗》"户令"第八乙条冠以"开元二十五年"令,没有可靠的"引据"资料支撑。《户令》"析"是唐律文"禁止别立户籍"原则的例外;"子孙继绝"是"析出为户"的条件,成年男子十八才可析出为户主,若是命继年十七以下男子以继母为户主亦可析出,"析"与"分"因标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文人周星誉曾与李慈铭分题创作杂剧,又为陈寿祺剧作补写《酹梅》一出,但由于只署名"东鸥主人"、"鸥老"、"沤公",致使周星誉作为戏曲家的身份未能突显,因此学界较少关注周星誉及其戏曲创作。《李慈铭日记》、《鸥堂日记》、《鸥堂诗抄》中的相关资料,及陈寿祺、李慈铭等人对咸丰九年(1859)除夕唱和的记载和李慈铭参加周星誉所创益社的史实,证明"东鸥主人"即周星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