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青少年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但工业文明时代产物的学校教育与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和内在阻力。“双减”政策把青少年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接触自然,融入生活,为生态文明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学校要充分利用“双减”带来的契机,通过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合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生态的观念反观我们的教育,尊重人的生态性应该是生态教育的特征,教育要培养孩子关心自然、进而关心社会、关心自身成长。以生态教育为发端,以构建生态文明、生态科学、生态文化为体系,培养公民素养是宗旨,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数学生态课堂关注由学习共同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关注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目标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核心是营建自由、自主、和谐、开放、富有磁性的“生态场”,关键是在把握数学本质的前提下,追求自然、顺应自然、激扬生命、激荡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生态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4.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广东实验中学在生态体验观引领下,以全方位法治教育载体提升青少年法治认知,以对话式体验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以主体性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法治行为与法治信仰,构建“自然生态、类生态与内生态”三重圆融互摄的法治教育生态大课堂,促进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发展遵循着资本无限增值的逻辑,导致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地开发,生态环境遭受到大规模的毁灭,尤其是缺乏资本扶助的农村地区,不仅面临生态破坏,也面临人才流失、教育倒退、经济衰败的境况。在“生态正义”的呼唤下,农村学校必须正视生态教育,承担帮助学生重塑“人—自然—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责。本文倡导采用“农场”+“庭院”的教学模式,利用场地内的生态空间,通过布置研究课题,开展生态知识教育、生态劳动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具有生态发展理念、热爱家乡、乐于奉献家乡的生态人,促进人—自然—社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危机为当代人类共同面临之迫切问题,为因应此危机,20世纪末的教育学界出现“生态”转向并发展出“生态教育学”论述。“生态教育学”的理论阵营可分为“哲学生态教育学”与“批判生态教育学”,前者源自于19世纪的哲学与自然文学,以“生态爱”与“生态智慧”为核心概念,后者形成于20世纪晚期,以“批判教育学”为重要理论资源,特别关注生态正义与环境议题的政治、社会、经济面向的深层关系。“生态正义”概念可以说是“批判生态教育学”的核心与目标。本文爬梳“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脉络,以此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陈东萍  戴宏 《亚太教育》2022,(5):181-183
为从生态文明教育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分析了化学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组成部分和内涵。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对照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要求,挖掘了人教版教材的生态元素,寻找教学、习题、活动的生态切入点,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化学教学、化学习题和化学活动的建议,以落实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生态正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遵循,其从价值哲学的视域出发将人与自然的整体思考纳入正义范畴之中,实现了对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属人性正义理论的超越。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危机,生态文明教育亟须面向生态正义作出整体性的审思与变革:从观念上要革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藩篱,着眼人与自然共生的正义教育观;从目标上要打破利益主体“分割”自然的道德合谋,重铸学生共识性的道德自觉;从内容上要扬弃盲目追求的权益分配正义,融入对自然伤害补偿的矫正正义课程内容;从评价上要摒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观点桎梏,坚持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教育评价原则。立足实践,培育学生面向生态整体的关联思维与共生意识、采用全息沉浸式的生态体验、打造人与自然共生的整全式课程体系、坚持“万物共荣共生”的评估标准是生态文明教育变革的具体路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生态意识逐渐成为教育新要求,构建小学教学生态课堂,可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态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就是一种注重生态文明和自然观念的学习课堂,教师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生态性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培养等,其中,促进教学课堂生态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生命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生态认知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机械工具论认知,从有机整体的生态认知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功利主义看法,从“推己及物”的生态伦理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审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审美,从“天地大美”“自然全美”的生态审美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人们真善美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态技术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设置生态专业,培养生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和生态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技术,培养生态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然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仍将长期存在,从思想上提高人民生态文明意识,全社会一起努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变得十分迫切。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实例教学在学生群体的不同教育阶段进行分层次引导,创建感知、认知、行为、创新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层次化运用实例教学,可显著提升我国学生整体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4.
徐茜  龚正华 《中国德育》2023,(23):43-47
生态文明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在创建生态文明社会之际,需要厘清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内涵,明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对新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实践化、生活化的育人体系,筑牢生态育人根基;强化从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师培养力度,完善主力保障;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创新融合与驱动模式,助力角色联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大意义。以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知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保护行为”3个维度设计教材分析框架,通过编码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揭示沪科版必修教材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编写特色,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丽中国”是人、自然、社会的完美融合,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价值内涵。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使命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实现其生态价值,树立“以人为本、善待自然”的新理念、确立“培养生态人”的新目标、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以“互花米草的治理”为明线,“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为暗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素养为目标,设计单元作业,促进学生单元知识结构化,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践行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8.
老庄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培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思想中富含大量的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借鉴“道法自然”、“万物齐一”、“少私寡欲’’等生态智慧,有助于当代人树立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树立节约资源、适度发展的生态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解读了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的角度说明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并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例,阐述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路径,旨在为广大地理教育者提供育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2023,(4):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连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思路,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辐射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