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孩子的终身幸福.在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引下,宁波市鄞州区金家漕小学首次尝试创建了体育与幸福教育相结合的《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校本课程的新思路与新举措:(1)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玩一学一赛”;(2)面向全体师生、因材施教、分层共进、共享幸福校园.《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塑造幸福、体验幸福的目标,也使《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朝向“幸福完整”,汇聚起所有美好事物,每目地投入静静而热烈的教育教学教研生活,通过某个此时此刻最佳课程,让学生在穿越课程之后,变得快乐强大、幸福卓越,这才是我们梦中的新教育啊。  相似文献   

5.
园本课程作为一个术语是从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借鉴而来的。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期西方的课程研究领域。在西方教育民主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教育决策权的下放,逐步地从集权化决策走向不完全集权化决策或非集权化决策。与此同时,追求教育的本体目的,强调关注学习的现实需要成了教育领域的核心点之一。此外,教师教育水准的提高,教师职业日趋专业化,教师从“工匠”向“设计”“开拓”转化。这些,都是校本课程产生的重要背景。自70年代以来,校本课程一直是西方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课程。它由“以校为本”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构成。“以校为本”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或选用适合学生的具体需要的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对课程进行持续地改进。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而非“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开发,还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7.
黄芳 《上海教育》2014,(4):118-118
2011年5月,学校抓住闽行区教育局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引进美国中小学《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契机,构建并实施《健康与幸福》校本化课程,着力开展国际视野下的优质教育,希望通过该国际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技能,使他们掌握获得健康与幸福的能力。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实践,总结并形成了国际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9.
黄马福 《生活教育》2012,(13):57-59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就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虽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校本化改造,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几年来,育才课程文化围绕“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三个核心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的精神价值,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这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核展开实践,形成独有特色的育才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新教育实验是什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时代,让教育走向幸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幸福”到“完整”,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不仅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从“和美教育”文化的挖掘出发,建构“和美课程”,解析“和美课程”的组织特性,积极探索“和美课程”实施的校本模式,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地方课程班级化,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中的STEM教育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即进行STE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当从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出发,探索STEM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途径、策略、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STEM教育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串场河畔书声朗朗,庠序之教星熠苏中。”如东县实验中学秉承“学会超越、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以让学生“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为理想追求。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富有学校特色、具有多样化和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度先行,提供课程建设保障。为了全面开发校本课程,科学有序地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制定了课程开发相关制度,不仅要求班班有校本课程,而且要求每个班在开设课程时,必须有设计规划、内容探讨、探究活动、图文记载、成果展示等等。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作为对国家课程一种补充的校本课程,随着对其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越来越不可否认,其对“教育生活化”同样有着新的价值,给这一教育原则增添了实效。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国情和土壤。在我国,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和教师发展的必要性等。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人们重新审视校本课程时则提出另一概念: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相比,课程校本化更具专业性质,学校自主权的空间也更大。在此专业空间内,学校中有关教育主体与学校外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形成尽可能大的教育合力,是课程校本化的关键,也是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在现实中得到落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8,(20):36-36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珍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即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课程实施要求:1.教师需要有了解学生共同的和个别的学习需求的能力。从学校情景分析开始,分析学校的优势、弱势、机会点和威胁点。  相似文献   

17.
《天津教育》2020,(5):F0004-F0004
一、合力教育课程目标基于“全人教育”的思考、学习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终身化取向的认识、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凝练了“人格力、学习力、健康力、自主力、交互力、全球力”六力核心素养,即:合力教育课程目标。二、合力教育课程框架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追求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化、项目化。  相似文献   

18.
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教育课程化。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四届“校长论坛”专题发言后。校长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其间传递的思想信号与精神元素是:生命关怀的终极情怀,教育智慧的多元流淌,思想视野的开阔开放。成都双流实验小学校长毛凤鸣即兴抒怀:学校教育课程化,要抓住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当前校本课程特色化时已是一股风,校本课程建设走人极端、五花八门,带着随意性、功利性。学校课程建设与特色发展有自己的土壤和根基的:一是学校文化.弄清楚课程从学校文化而来,说明了学校从何而来并将走向何方。二是资源的根基;三是学情、师情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存在着课程开设“虚无化”、课程管理“杂乱化”和教材开发“拿来化”等“三化”现象,严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努力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机制,严把校本教材质量关和建构校本课程开发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关注视角】 四川省第十四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校长论坛”。主题聚焦“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校本实践”。这是因为,当下学校课程改革大都停留于“点线式”状态,或窄化为开展活动,或简化为课程增减,或矮化为教学方式变革,尚未整体建立素质教育发展体系,引发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其中的一大症结是缺失课程化视野与课程化行动。推进学校教育课程化。一个必须突破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课程领导力。事实上,提升课程领导力已成为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问题。学校只有站在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高度,才能从课程价值领导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研究等方面,系统建构起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