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时期承上启下的阶段 ,它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延续 ,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从现实情况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学好初中数学内容 ,形成初一基础不好 ,初二严重分化 ,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 .仔细分析 ,初二分化 ,起源初一 .初一是中小学数学内容衔接的重要关口 .因此 ,搞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是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认知心理学指出 :学生学习时头脑中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是决定学习结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 .因此 ,搞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要在认知过程上着力花功…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教学中,一般可从内容的衔接、方法的衔接,思维的衔接三方面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每一个学生升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是构建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贯通核心素养表现的重要方式,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小学数学的学段目标不同、要求不同、衔接不清晰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对知识不能自然过渡、对知识困惑不理解、对数学学习不适应等现象,因此,探索中小学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搭建中小学数学之间的“桥”,把有关联的知识进行衔接,将中小学的核心素养贯通起来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与大学数学衔接的内容之一,它能测试学生在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交融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数学素养.本文仅从数列应用的视角,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关于对数列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不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非常重要,也是初高中具体数学内容中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研究的函数以二次函数为重点,师生重视,掌握得较好;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除在二次不等式部分略有涉及外,已不再单列,更多的是穿插在其它内容中.  相似文献   

6.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由于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困难,甚至是倒退.为了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为高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多下功夫.而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如果能将其较好应用到实际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各地方的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在客观上又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要有效缩短初、高中数学衔接间的适应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加强衔接教学.本文试图从背景和现状入手,探索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视,初高中数学思想教学衔接性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初高中数学思想教学衔接性的因素有: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课标内容要求重视和理解不够;初高中数学教师间交流不够;初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挖掘不够;初高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本质认识不够.改善初高中数学思想教学衔接性的建议是:加强对初高中数学课标的认识;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间的交流;加强对教材知识、习题的深入挖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教材衔接是初中与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教材的衔接上,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呢? 一、理清衔接内容与知识衔接点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初步知识在小学里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这些在小学里出现过的初步知识就是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内容。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初中与小学出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的更新与内容的丰富,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也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模型思想应用如此广泛,应该在数学本质意义上给学生一定的领悟力,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态度。建模教学对数学教育及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衔接大学教育的需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努力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几乎应用到了我目的各行各业中了。在大学阶段,设置了非常多的与数学相关的专业,然而高等数学难学并且难教的反响却是越来越大的,甚至是一些高考数学成绩十分优异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下滑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类情况的发生呢?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就是产生此问题的重要原因,学生们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重视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本文便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3.
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实现小学到中学平稳、和谐地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此笔者参与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在教学知识点、教法和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上的衔接有些认识与做法。一、内容上的衔接1.算术数与有理数。(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这里,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科学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过渡,是一个重要课题.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用方程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提高.我就以如何搞好中小学方程教学的衔接,谈谈一些看法,以待拋砖引玉.一、内容的衔接1.概念的沟通.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初步涉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又实行了扩展,源于小学而高于小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身心特点等.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因此,如何处理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为做好衔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研究新课程标准做好初中数学教学,解决小学和初中知识的衔接问题,必须把握好《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通过认真研究《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要做到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抓好内容上的衔接;利用思维发展规律抓好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贯穿整个中学数学教学;能力上衔接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初中开始有计划地逐步培养,高中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孙璐  周丽 《学前教育》2022,(8):11-12
<正>对于幼小衔接,我们需要意识到,体育是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幼小衔接内容。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面临的一次重要人生转换,能否顺利衔接对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极其重要,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衔接,而要意识到体育是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幼小衔接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学方法层面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发现教师们对数学方法衔接教学的认识片面,对数学方法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些不是导致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处理出现矛盾,衔接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出现冲突.采用熟悉课标、深挖教材、渗透教学、提炼方法的教学策略可以从数学方法层面提升衔接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试题呈现的形式与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现以2009年各地中考中的相关题目为例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广大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作了一些补充和拓展,以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但是对“衔接”问题,不少师生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补充一些知识,例如对一些高中数学有影响的运算进行加强,包括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等,有的甚至提前学习高中数学内容,但对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衔接还不够重视.为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本人认为关键是重视思想方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