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敏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53):30-31
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为我们所关注,而虹影是在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独特另类。本文将重点论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非传统性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宋敏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52):26-27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为我们所关注。而虹影是在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独特另类。本文重点论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超性别这一特点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虹影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借助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以她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K》《上海王》)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虹影小说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摄影是19世纪后半叶萌发的女性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投射和共鸣,它不能简单等同于女性摄影师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又给女性主义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现代思潮与女性主义理论相互作用促使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具有质疑传统的宏大理论体系、反对两分法划分性别的思维模式、模糊两性之间的界限、创建女性话语系统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中国理论家的理论作品还处在酝酿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88、198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西方经典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而以李小江为代表的中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性别问题的思考;第三阶段从1990-1995年,这个阶段翻译著作数量较少,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章、讲稿被引入,对女作家和女理论家有较大的启示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1995年之后,世妇会在中国的召开,世界女性主义资源大量、密集地进入中国,具体表现为译介作品的大量出现;学术界的积极应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以及本土学者积极的理论构建:他们重新解读女性文学作品,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联系中国本土的实际,建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并试图构建真正的女性诗学。  相似文献   

7.
女性、女性主义、女性写作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通过对这三个基本概念的中西对照,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这三个基本概念引入中国后的变异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德莫福夫人》是亨利?詹姆斯女性命运的早期作品之一。文中众多女性被塑造成两个固定的模式:无欲无求的天使和蛊魅人心的巫女。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文本中所有女性在男人"凝视"下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揭开那层扭曲了女性形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始于西方。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在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发生碰撞、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红楼梦》辩证的女性观,对西方现代女性批评要素具有调和与补正功能,为我们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女性批评理论体系,昭示出一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者将女性解放运动追求的性别平等与社会主义所致力的阶级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它为中国女性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中国女性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合理思想,使其与中国本土女性学相结合,不仅使西方女性主义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丰富中国女性学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视也不可避免。在此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孙丹 《林区教学》2010,(4):11-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其作品中多以女性形象为主,通过叙事等手段反映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将伍尔夫的代表作与中国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及作品进行对比,找到了二者在女性意识上的相似体现。这种关联一方面来源于中西方女性相似的生存境遇,更重要的是伍尔夫作为著名作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先驱对中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从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入手,主张采用修正父权诗学的方式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作品,并使用女性经验和视角审视、发掘隐藏在作品中的女性文化经验,归纳总结女性作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以此构建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两位批评家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对《简·爱》分析时采用的策略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是分析19世纪其他女性作品常用的方法。归纳梳理批评家分析《简·爱》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静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18-20,3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分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女性主义干预性翻译强调女性主义译者如何操纵语言干涉意义的生产以影响目的语文化。在翻译策略上,女性主义译者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涉和改写。本文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张玲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张玲在其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干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兴趣以外,男性和女性选编者在编辑和挖掘女性诗作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从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论证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对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获得时代感和焕发生机的有效途径。《处于边缘的女性》致力于清理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对王朔潜意识深处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贯穿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私人生活》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陈染的代表作。文章跨越中西方的文化时空对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进行比较,指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女性,不能作为一种摆脱女性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女性作为格非创作的关键词之一,成为解读格非及其作品不可或缺的一个视角,在他的新作《望春风》中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她们的创造透示了格非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作品中的重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格非女性书写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强调女性经验来质疑文学传统,评判男性权威意识,对西方女性生活起到了实践指导意义,但这种女性主义趋势的演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本文从英美文学的历时性发展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反映文学创作对女性生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西方,它是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发展,进入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批评,以女性视角来全新解读作品。在女性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著名作品《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塑造了几位形象鲜明且具有独特代表性的女性:象征父权的埃伦娜妈妈、因循守旧的长姐罗绍拉和突破束缚的女主人公蒂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