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从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阐述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课堂话语语料库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结构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存在不同结构模式。这些模式表现在不同的语言层面,如词、短语和小句层面。这些结构模式对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在语码转换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式是为了不同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齐松 《海外英语》2012,(7):75-76
语码转换是不同语言系统或次系统的语言在同一语言过程中的同现。课堂语码转换可以被看作是双语社会语码转换的特殊情形,但有其自身的特征与模式。该文拟以云南某高校作为案例,对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模式,从而进一步论证在二语课堂中如何更大程度发挥语码转换的功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下的特殊言语交际策略,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堂中语码转换就更有其特殊性.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根据笔者在师范类语言文学专业和理工类翻译专业执教过程中开展的的反馈调查进行分析,揭示顺应过程中发现:顺应有两种模式:被动顺应和主动顺应,教师对语言现实的主动顺应和学生对教师心理现实的被动顺应形成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内在调节的语用选择基础.教师语码转换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5.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06,(11):67-69
一、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 教师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重要现象,已经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它既指两种或两种语言变体在句间的转换,也指多种语言变体在句内的转换.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来达到特定的教学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萍 《海外英语》2012,(23):68-71
语码转换是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自然和必然的语言现象,也是现在外语教育界普遍支持的外语教学策略。该文根据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对所收集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语料进行分析,指出了现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下的特殊言语交际策略,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堂中语码转换就更有其特殊性。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根据笔者在师范类语言文学专业和理工类翻译专业执教过程中开展的的反馈调查进行分析,揭示顺应过程中发现:顺应有两种模式:被动顺应和主动顺应,教师对语言现实的主动顺应和学生对教师心理现实的被动顺应形成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内在调节的语用选择基础。教师语码转换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9.
雷聪  林俐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11-112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即是语言的选择过程,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语码.拟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出发,探讨它们在顺应理论中的价值,在阐述选择与顺应等基础上分析顺应理论对外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解释力和对大学英语教学实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分别论述了教师的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课程特点、教师角色和教师心理动机四个方面的顺应性,指出了英汉语码转换对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即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码转换行为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语用策略,也是与学生有效沟通的一种交际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适时适量地使用语码转换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学中比较普遍且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进行分析。这种顺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言现实的顺应;(2)社会规约的顺应;(3)心理动机的顺应。教师语码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教学需要,以其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艳丽 《教书育人》2013,(24):100-101
一语码转换双语教学模式的定义及特征所谓语码转换是指母语与第二语言,或两种不同语言交替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码转换英语教学模式应以提升学生词汇量掌控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师课堂授课,适时、适量的向学生渗透专业英语词汇、短语、语篇等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在我国某些地区,部分高校率先把语码转换双语教学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接触正在不断地增加。双语及多语现象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且越来越受欢迎。在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过去四十年,研究者们从心理语用学、语用学结构、句法结构和会话模式等方面对语码转换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角度,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语码转换进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认为,语码转换不仅受到话语产生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本身也成为话语产生和理解的一种语境因素.文章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社会语言功能以及英语语言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等,以期对研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是一种重要的复杂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研究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其理论基础和研究状况,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多维视角,分析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语码转换的模式及功能,并论述了这一语言交际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专业硕士生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原因主要由语言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引起。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码转换,由于谈论不同话题的需要进行的语码转换,教师需要更好地实现教学角色的语码转换,以及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认知的负担和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进行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9.
课堂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非常普遍。以前人们大多关注双语或多语社区中自然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较少考察语言课堂中语言转换的问题,为此着重调查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语码转换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不同的功能,按照韩礼德的功能三分说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语言形式的选择。课堂话语中的语码转换与自然话语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征。教师在语言选择时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也反映了课堂参与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运用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对《爸爸去哪儿》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本研究丰富了语码转换的实例研究,检验了顺应模式在研究真人亲子秀节目语码转换现象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