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文章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微课融合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详细地从微课资源的建设、应用、具体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微课支持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利用BB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跟踪,统计分析了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为操作演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所谓抛砖引玉,砖既是教师课前给出的微课导引,玉既指充实高效的翻转课堂实践。在微课中教师给予学生简单讲解并指导其赏析选读作品的方法和角度。课上实现课堂的翻转,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笔者还从审美体验、导入人文知识、培养思辨能力这三个文学作品的赏析层面来列举微课、翻转课堂在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微课程与在线平台,以达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教学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翻转"。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自身的优势,并且适用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高中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45):139-140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和模式政权在不断地颠覆传统课堂。根据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特点,对职业教育基于微课、慕课的翻转课堂进行分析,探寻微课与课堂、网络与教室、翻转课堂与常规教学的异同,进一步研究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实践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图形图像处理》翻转课堂的定义,将微课制作策略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制作,实现了差异化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5,(9):84-89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媒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文章基于对顶点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梳理,论证了翻转课堂应用于传媒专业顶点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文章以"微纪录片创作"课程为例,分别从课前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两个环节,阐释了翻转课堂模式在传媒专业顶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最后指出,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是基于翻转课堂的顶点课程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指以学科知识点、教学环节等为对象,利用微型教学视频展开的网络在线视频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微课具有情景化的突出特点,是一种能够支持较多种类课程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中,微课的出现从本质上看是教学改革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为与变化的教育环境相适应而设计并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对传统学习过程的逆向实施,通常将知识传授安排在课前、知识内化安排在课中。近年来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和层次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以微课为支撑的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以达到课程改革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出发,基于微课构建翻转课堂,分析教学策略,希望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一、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突破难点无论什么样的知识,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会感到困难,数学尤甚。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当前广泛流行的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出发,分析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总结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混合学习的特点,分为"三阶段、七环节",即课前通过微课资源传递知识,课中通过完成任务内化知识,课后通过微课资源补救知识、拓展技能。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21,(5):117-120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各高校有效地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慕课、微课等多种视频课程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很好地弥补了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以高校"花样跳绳"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厦门大学"花样跳绳"课程为例,探究微课+翻转课堂的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翻转课堂在"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为例,对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课堂架构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高中生物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贯彻课程理念的差异性,并为在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中贯彻课程理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文章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选取一知识点详述了课堂前知识传递、课堂上知识内化、课堂后知识拓展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对同类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转课堂(FCM)也称为"反转课堂",通过对传统教学中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的顺序进行颠倒安排,来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随着世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翻转课堂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思潮,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然而近年来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大部分聚焦于基础教育和理论探讨方面,对于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很少。文章重点研究了翻转课堂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在详细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提出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程教学应用模型,并分析该应用模型的特点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必须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延伸多元化空间教学方法,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夯实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及科研中的基础性导向地位。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课堂教育的重大变革,传统的日语泛读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文章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结合我校日语泛读教学的现状,从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课后知识拓展和期末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探讨翻转课堂在日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冲击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应用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内涵与国内外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丽娟 《海外英语》2023,(6):220-222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也在与时俱进。新理念下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全面发展的诉求,更是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有效路径。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微课,结合视听官能体验潜移默化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整合课内外资源以帮助学生扩展相关知识。通过翻转课堂能够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的效能。文章基于微课教学,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微课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和实践举措,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金融学基础》课程为例,结合近年来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研究,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金融学等经管类课程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学生被动学习等。研究提出了翻转课堂在高职《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范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题设计。最后归纳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急需解决的三大难题,包括如何保持教师持续地投入、如何保持学生持续地参与和如何实现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闭环。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信息革命时代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习者的积极建设性的教学实践,是一个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的方式。虽然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其颠覆性改变教与学的观点,并不适应所有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遇障碍和解决策略,以促进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广泛开展高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A5):70-71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微课就是其中一种。微课以课程教学视频或者片段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获取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消化这些知识,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微课模式已满足不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必须采用辅助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本文以微课教学模式为基础,研究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