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三个层次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理论板块构成的。其中。哲学思想系统是探究、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社会主义观系统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创立新社会主义观的宝贵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系统则是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锐利武器。以新社会主义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所取得的思想成果集合。这三大系统又分别由一系列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的理论要件构成。只有把握其最重要、最富独创性的内容,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其内在固有的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有人为抽象方法论和自然生成方法论两种基本的类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范畴具有认识起点科学、认识过程合理、认识步骤明晰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的范畴进行研究发现,教育现象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组成。应用四个范畴的应然逻辑,可以建构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为基本范畴的新教育学逻辑体系,也可以厘清教育改革的思路。另外,可以从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四个范畴来认识整个社会现象,也可以按这四大范畴的应然逻辑所体现的思路来推进整个社会的改革,还可以从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四个范畴去认识相关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从而建构这些学科的学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尤其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应从单一的“财产标准”发展、升华为“三看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生产要素的内涵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扩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逻辑进路、理论架构和评价尺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视域。其中,认识进路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逻辑展开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归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架构的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中心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重大的理论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和范畴而构成的科学体系;其评价尺度是双重的,即生产力尺度是根本评价尺度,人的发展尺度是终极评价尺度,是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理论经济学的进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论上的进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仅是我国经济学重新建构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经济理论的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抽象概念范畴出发,这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逻辑进路、理论架构和评价尺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视域.其中,认识进路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逻辑展开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归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架构的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中心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重大的理论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和范畴而构成的科学体系;其评价尺度是双重的,即生产力尺度是根本评价尺度,人的发展尺度是终极评价尺度,是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了“范式(paradigm)理论”,并提出“范式”这一概念,虽然库恩的“范式”概念有21种不同含义的解释,但基本意思大致相同,认为范式是从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是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库恩从社会和历史角度,把哲学、社会和心理因素引进范式理论中,他所提出的范式,通俗地讲,也就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为大部分社会共同成员所广泛承认的问题、方向、方法、手段、过程和标准,其实质可以看成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近年来,我们以此指导教学改革,其中一条有益的探索是:把哲学范畴理论与大学生思维实际相联系,开发和利用范畴方法论,改造和完善大学生思维,建立科学的辩证思维。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列宁晚年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蕴含着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可以将其归结为“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都在于实践”和“问题在于掌握分寸”等。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向方法论的具体转化,显示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深刻把握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辉。深刻把握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和认识其思想精髓与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把握理解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实践、与中国共产党、与自身之间的五重关系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章从实践主题、精髓、方法论原则、主要观点和概念范畴五个方面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构架设想,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性、全面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性科学。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而展开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领导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理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指引我们改革开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正确的出发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开辟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基本理论构想,列宁、毛泽东在俄国和中国努力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这些都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著名论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还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举措,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从逻辑角度看,"经典社会主义"是一个空概念,只回答了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使用判断这样一种较高的逻辑形式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逻辑上更加有效,从而为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8.
列宁社会主义公式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二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由于列宁和邓小平处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家,因此他们的理论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和时代特色,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列宁社会主义公式是静态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动态性。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恢复实践标准,赋予认识的客观判别尺度;坚持生产力标准,赋予实践以唯物史观的是非尺度;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赋予生产力以主体价值尺度。这三个阶段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导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义利学说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道德生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并论述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弘扬社会主义道义精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主张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建立起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义利学说。邓小平义利学说从宏观上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伦理活动和伦理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为马克思主义义利学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