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大量出现的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回顾了我国各层级法规和义务教育法针对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条款制定的历程,指出了保障实现和谐社会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法》,明晰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在执法程序上各级政府给予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数量逐年增多,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被歧视的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密切相关。由于教育制度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切实保障,无法享受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归纳、总结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李连宁1990年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以来,为实施《世界儿童权利公约》,我国加快了有关儿童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特别是在儿童受教育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在80年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幼...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流动人口的增多,导致“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随着流动人口子女的队伍逐渐壮大,其受教育权问题也日益凸显。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问题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均等、教育质量低下及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准备不足等。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问题应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教育立法的更新步伐。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9,(15):1-1
<正>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刊已对这个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过多次的专题讨论。近年来,为保障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的受教育权,国家颁行了一系列政策法律。"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的实施,《中华  相似文献   

7.
美国为了解决流动儿童不仅能"进得去"流入地公立学校,而且流入地公立学校也能"留得住"流动儿童的问题,从联邦干预流动教育开始,信息技术就被引入流动教育.信息技术伴随美国流动教育始终,为保障流动儿童平等教育权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关于信息技术在流动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权平等的角度出发,为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墨西哥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学前义务教育法>.为此墨西哥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预算,使之占教育总预算的11%左右,并增设了上万所新幼儿园,增聘了数万名教师.至2007年,墨西哥4至5岁幼儿的毛在园率已达114%,净在园率97%,基本实现了<学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目标.借鉴墨西哥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政策与经验,我国各级政府应进一步从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保障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角度出发,提高对普及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前教育投资主体重心,加大中央与省级财政投入,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预算,以此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是义务教育法治的关键,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过程。通过改革开放40余年间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法治保障的演进流变,对关键主线进行描绘,呈现教育法治历程图。并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相关原则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进行检视,提出强化相关法律,促进全国层面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大政府主体责任,协同各方合作模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关注自然禀赋,改善受教育权局限的不利处境;家庭教育监护职责的回归,进一步实现儿童亲情补偿;加强社会关怀,构建安全网来协调各方保护力量等措施,以此回应新时代公平而有质量的全新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的实质在于户籍关系引发的经济问题。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未把流动儿童纳入在法律保障体系之内;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流动儿童教育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和投资体制方面的规定更为全面和到位,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儿童就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受教育权,它也是我国每位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虽然我国法律对公民受教育权有了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措施,但在实际中我国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切实保障我国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解决流动儿童的入园问题,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从自身发展现实出发,强调从健全机构、合理布局、社会参与、制度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解决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是前提,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和谐、健康发展是关键,由此必然要求地方政府创新办园机制、行政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推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幼儿园收费标准,优化资源配置,真正保障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低收入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实现学前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行为.在此过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被撤并的重点,由此诱发了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等问题.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受教育权中包含了对学校选择的权利和对上学距离的合理要求;政府办学的法律职责中亦包含了对学校可进入性的保障.学校布局调整不能以损害儿童的选择权与要求权为代价.为充分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政府需明确布局调整的目标与法律底线,建立公正合法的程序,出台相应法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是学前儿童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保障有赖于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原生性责任主体,应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并进行教育启蒙。政府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次生性责任主体,应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提供充分且优质的教育供给。社会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补充性责任主体,应为学前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并为其学习与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法治思维以信仰法律、尊重程序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对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具有根本性意义.基于对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的观察,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各有短板又未能协调配合.亟需以公平正义思维保障受教育权的方向,以权利义务思维明确各方职责,在执法中强调程序和效率、重视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应建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宣告机制、侵害预防机制、救济机制和国家帮助机制,从实践层面保证法治思维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人类相生相伴,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一项"授权性"权利.受教育权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许多领域、方面,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尚未完全实现.本文参考了外国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做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探讨了如何保障受教育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是我国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能否实现不仅关系民族兴衰,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一些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未能得到保障.对此,本文客观地对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刘瑾 《河北教育》2007,(2):18-19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也是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体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实施义务教育20年来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义务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切合实际的回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义务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新《义务教育法》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权利的立法理念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正常儿童一样也应得到保护,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儿童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