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结构主义浪潮而诞生的叙事学理论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话语空间,也影响着中国自古代以来传统的叙事视角。1960年代后,叙事学理论先后经历了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型叙事学两大阶段。本文拟通过对叙事学理论发展脉络的综述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点,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探讨新的理论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以"法"为核心论域、不同文体叙事作品叙事理论之间具有融通性是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两大特征,深明此点,以"法"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进行研究,以"部法"、"章法"、"笔法"三大范畴为纲,可以有效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叙事学。  相似文献   

4.
王建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3):121-124
赵炎秋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是用叙事学理论来研治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之作,此书建构了中国的本土叙事理论体系,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使西方的叙事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叙事思想化合无间,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现代转型摸索了一条新的路子,观点与材料方面也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取得了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赵炎秋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是用叙事学理论来研治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之作,此书建构了中国的本土叙事理论体系,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使西方的叙事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叙事思想化合无间,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现代转型摸索了一条新的路子,观点与材料方面也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取得了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很多学者将叙事学理论应用到小说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以及叙事空间研究等领域,分别构建了小说叙事学、戏剧叙事学、电影叙事学以及空间叙事学,却没有将其延伸到诗歌研究领域.为此,本文将系统、科学地研究叙事诗歌中的叙事机制以重新审视叙事学和诗歌研究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诗歌叙事学,以丰富和延伸叙事研究和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7.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对我国古代史学巨《史记》的叙事时间进行了分析,试图从叙事时间的快慢,叙事顺序的顺时、逆时、停顿来把握作隐秘的用意。  相似文献   

9.
在如火如茶、千差万别的当代叙事学研究中,如何建构本土叙事学?如何清理中国几千年的叙事思想遗产?这恐怕足国内文艺理论和文学史、文化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建树,像杨义(<中国叙事学>,1997)、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1999)、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2001)等.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因此,将福克纳的小说置于叙事学的理论视域进行研究,无疑会有利于福克纳研究的拓展和深入。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福克纳小说叙事艺术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评析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解剖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阐明他的叙事精湛技巧之所在。福克纳小说研究基本上集中于经典叙事学层面,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在近半个多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前后出现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在许多理论问题上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中国文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文学,中国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文学观念,我们可以参照但不能硬套西方的文学观念。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原论、创作论、鉴赏论三个方面大致勾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轮廓,使之显现出总体理论体系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唐代以后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与传统叙述相异的面貌。具体表现为:以年轻女性从边缘到中心地位转换为特征的人物修辞设置、以偶然巧遇的特殊机缘为特征的时间修辞设置、以闺房对外秘密通道为特征的空间修辞设置,使叙事因子及叙事流程突破以往叙述模式、认知模式和一般预设,获得异质性,激起大众的接受兴趣。  相似文献   

14.
潘光旦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模型对明末冯小青影恋性心理的分析,超越了传统文学批评"以心见心"的思路,使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心灵被摧残、扭曲的状况,获得了有深度的个案分析,也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照和有益的启示:文学批评的人文意义不可忽视;科学性是古代批评现代转换的关键;西方理论本土化必须以理论范式与阐释对象的对应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Agneta Bostr?m 《Interchange》2008,39(4):391-413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results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which focused on chemistry teachers and student narratives from lived experience. The purpose was to find a way to make abstract chemistry more meaningful. The project began with six experienced teachers who used narratives and stories as a didactic tool. These narratives stemmed from the teachers individual lived experience and thus were designed differently. Later,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showed that five adult students and six younger students all appreciated the use of narratives as ameaning-making activity to help them grasp the abstract subject. The most interesting finding was that the students revealed several narratives from their own lives where the theories of chemist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events that otherwise had been mysterious to them. Thu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wed that the ancient human method of sharing experience through narrative is still alive and useful in chemist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就运用的理论和使用的方法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己固有的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传统研究手法来从事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第三阶段是兼取中西理论和方法之所长,以中国自己的现代理论、方法、体系来进行研究。杨兴华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一书,体现着古代文学研究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总体趋向,提出了一些很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