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报道,2002年有人曾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签约与违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违约的占16.5%,造成违约、毁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诚信。现在,高校毕业生由于受社会内外部诸多环境的影响,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提高毕业生的道德水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心态,浙江海洋学院工程学院组织各校开展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海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累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86.7%。有效问卷中,理科学生占24.3%,工科学生占31.7%,农科学生占12.6%,医科学生占8.4%,人文学科学生占15.9%,社科学生占7.1%;男性占63%,女性占37%。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大学生毕业生总数超过400万.是国内大学生毕业的高峰。日前,国内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对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就业情况调查.收回问卷2300多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工作不满意,其中12%的大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耳听八方     
《潇湘晨报》和红网联合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的学生中,签约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13.1%.1000~1500元的占了34%;而暂没找到工作的学生,30.7%认为自己第一份工作月薪应该是1000~1500元。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6,(4):129-129
中国人事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截至2005年12月31日,统计地区共有214123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7.7%,比2004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一、女大学生就业面临三大难题 1.就业率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社会岗位需求量的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在许多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打出了“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某高校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有的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竟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2目)。当前已进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高峰期,在很多人才交流会上,几名甚至几十名大学生竞争一个很不起眼的职位是经常的事。为了增加竞争力,一些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零工资就业”,不惜“牺牲”原应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再要求用人单位尽他们应尽的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智联招聘网开展的“2006大学生就业调查”的报告显示,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高等教育就业服务处的调查显示,英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突破17年来的最高点。 此次调查对象是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发现,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在2010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达2.1万人,占所有毕业生的8.9%,比去年增加了1%。去年,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一下子从前年的5.5%增加到7.9%。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过程中,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36.7%提高到2003年的44%,因此,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并分别从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以及女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剖析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06,(12A):5-5
截至今年10月20日。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1.38%,与200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2.3万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21%,有915位毕业生去西部报到就业。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城市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1998年在校女大学生为大学生总数的39.75%,2000年占41.07%,2001年占42.14%,到2002年则高达43.09%。而且,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农村女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呈上升趋势,1998年农村女大学生与城市女大学生的比例约为15%、85‰1999年约为25%、75‰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5-25
贵州省一项调查表明,2004年1-9月,贵州省仅有2475名高校毕业生到国企就业.占总数的7.97%,比2003年的12.1%低了近5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18.6%低了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郑宏 《教书育人》2001,(22):10-11
近期,某大学的一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表明,该校毕业生将按专业对口求职的只有16%,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强调业对口的也只占30%。近几年来,大学生毕业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学外语的应聘了房地产公司的材料部职员,学哲学的当了销售部经理,学经济学的当了报社记者,学文学的当了村长的助理等。这些现象都可称之为错位就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专业不对口的就业现象。一、错位就业的原因分析造成错位就业现象日趋普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为错位就业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李友  顾芳  杨新燕 《考试周刊》2011,(57):201-203
为了解目前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一般情况.对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以后医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作者用改编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表对某高校部分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e和SPSSl6.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发现在就业指导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最受欢迎的指导形式。占26.0%;希望接受的就业指导中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指导毕业生参加双向选择活动”和“发布需求信息”:在就业信息中参加校园招聘会的占33-3%:有40.7%的毕业生认为求职中存在主要问题是职位描述不详细:在择业期望中有可能到基层就业占72.7%.但是决心到基层就业的仅占2%。这说明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个人辅导需要:就业指导中心收集信息的途径不充足,不能使就业信息更有效、更直接、更顺畅地传达;部分毕业生在应聘时对用人单位了解不多。盲目参加应聘:大多数毕业生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据透露,湖南省每年有近百名残疾大学生毕业。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湖南日报》记者对湖南省内10所高校和多家人才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发现,残疾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步履维艰——远低于正常大学生的就业率。绿色通道成了“羊肠小道”2006年5月1日,《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正式实施。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未安排人数和当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扶持残疾人就业。这似乎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政策出台后,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98年643万增加到2004年2000余万,6年间增长了两倍多,毛入学率已达19%,成为世界上大学生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10年,在校生要达2800万左右,毛入学率达25—27%左右。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趋势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也相应地取消了“包分配”,以“双向选择”取而代之,但是大学生就业体制等没有随之改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我国每年将有近百万贫困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比较,在签约时间上滞后,在签约率上偏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就业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贫困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1、学业成绩优势少。在贫困大学生中不乏学科成绩优异者,但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老少边穷的农村山区,教育基础本来就较差,加上家庭…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分析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的就业心理,以此来帮助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法:采用自设的问卷对临床医学专业不同年级(新生除外)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占据大部分(49.4%),直接就业的仅占36.4%,对于就业的形势基本上抱不乐观的态度;在工作单位地点及性质选择上,本省市内的国有综合医院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首选;大多数认为求职前最需要的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结论:全面分析并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能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提供依据,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6年5月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